[中国赞]“周扒皮都没这么狠!”8月26日,河南郑州,小伙上了20天班,喜提工资

韫晓生 2025-08-29 16:25:06

[中国赞]“周扒皮都没这么狠!”8月26日,河南郑州,小伙上了20天班,喜提工资200块钱!领导还说:“本来是190块钱的,看你不容易,给你200凑个整!”小伙:“每天早上六点多就到了,然后下午六点多才走,一天干12个小时,算下来时薪不到1块钱,简直把我当大傻子!”   (信源:都市接到办——95后做团播20天怒赚200块 公司:不合作的话就没有保底扶持)   一份看似前途光明的直播工作,起点是月薪6000元的保底承诺,终点却是20天血汗换来的200块钱。这中间的巨大鸿沟,并非源于简单的劳资纠纷,而是由一份精心设计的《合作协议》一手挖成。这份文件,就是现代职场里一个集诱惑、切割与防御于一体的完美陷阱。   这套陷阱的第一步,是为那些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披上一件名为“安全感”的糖衣。对于像小段这样阳光帅气的95后来说,直播行业充满了机遇,但刚起步时,一份稳定的收入就是定心丸。“保底月薪6000元”的承诺,精准地击中了他们的需求。   于是小段为了这份稳定的收入加入了团播。而小段也开始了他起早贪黑的生活,有时候甚至能播十二三个小时,但是为了那稳定的收入小段还是接受了这样的工作强度。但他不知道的是合同的漏洞正等着他呢。   合同里,这笔钱被巧妙地称作“扶持金”,听起来更像是一种慷慨的帮助,而非公司应尽的义务。在这种高薪的诱惑下,年轻人很容易将这份“合作协议”与常规的“劳动合同”画上等号,完全没意识到风险的獠牙就藏在文字背后。   当签约完成,协议的第二重身份——“利刃”便显现出来。核心武器就是“合作”这两个字。它从法律上切断了公司与小段之间的雇佣关系,将一个每天打卡上班、接受管理、辛苦超过12小时的打工者,硬生生扭转为法律地位模糊的“合作伙伴”。   如此一来,公司便可规避所有《劳动法》的约束。当公司以“筹备新团队”为由,要求已经磨合上手的小段重新接受培训时,他的拒绝成了对方的绝佳借口。公司无需复杂的解雇流程,直接当场宣布“解除合作”,轻松又利落。   最致命的一刀,砍在了薪水上。协议中那个字体小如蚂蚁的关键条款规定:合作一旦解除,那6000元的“扶持金”承诺便自动作废。   薪酬计算方式瞬间退回到了对公司最有利的模式——按流水的20%分成。小段拼了20天,流水995.5元,算下来收入是199.1元,公司“大方”地凑整多给了9毛。   时薪不足一块钱,成了对他最大的嘲讽。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就是老板算盘打得精,专挑快满一个月的时候踢人,目的就是赖掉那笔保底工资。   当小段从震惊中反应过来,试图讨个说法时,这份协议又摇身一变,成了公司法务人员手中最坚固的“盾牌”。面对小段的愤怒和调解员的质问,法务慢悠悠地承认合同确实存在漏洞,但态度坚决:公司就给200,不服可以去起诉。   这句“不服去起诉”,既是挑衅,也暴露了他们的底气——他们深知普通劳动者维权成本之高。这份协议在道义上不堪一击,在舆论场上被网友们戏称为“薛定谔的保底”,但在法律层面,却给维权者设置了重重障碍。   然而,尊严是无法用金钱计算的。小段选择了最艰难的路,他一边送外卖维持生计,一边整理录音、合同和打卡截图,准备进行劳动仲裁。他那句“钱可以不要,但这个理我必须讨回来”,是在向这种系统性的不公发起反击。   小段的遭遇不是孤例,那份《合作协议》所代表的,是利用法律漏洞对劳动者的无情压榨。当商业诚信被文字游戏践踏,当奋斗者的汗水被合同陷阱吞噬,所谓的“合作共赢”,不过是一句冰冷的笑话。

0 阅读:0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