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有个姓杨的,在斗蟋蟀这行当混了十多年。他儿子很机灵,老杨天天带着他到处转悠。耳濡目染下来,这小伙子对蟋蟀摸得门儿清,比他爹还厉害。 小杨二十来岁那年,有个人去杭州做 官,也特别痴迷蟋蟀,带着小杨去赴任。 可在杭州待了一年多,小杨没赚到啥钱,心里挺不是滋味。一天,听说净慈寺一带出好蟋蟀,就跟主人说想去找找看。 他拎着罩子、竹筒,在草丛树林里转了半天,什么也没找着。傍晚往回走时,忽然看见一顶轿子,后面跟着俩丫鬟,跑得飞快。 到了小杨跟前,轿子里的人突然伸出手掀开帘子,轻声说:"原来识虫的行家在这儿啊?" 小杨瞥见对方眼波流转,半张脸娇媚动人,一下子魂都飞了,傻愣愣站着,轿子早跑远了。 刚走几步,一个丫鬟突然折回来说:"清波门外顾家娘子,养了只好蟋蟀,想请您去看看。" 小杨就跟着丫鬟走,没多久到了地方,天快黑了。 小杨一看,高门大屋,特别宽敞。几个看门人戴着圆帽、穿着青衣,打扮跟当代完全不一样。 到了院子里,小杨看清了轿中女子:头发蓬松如云,脸蛋像朝霞,眉毛弯如蛾须,二十多岁,身姿柔美。 小杨平时习惯了伺候人,见这排场,就想下跪。 那女子看着他笑了,拦住说:"你有好本事,犯不着把自己当仆人看!" 说着行 礼请他进去,小杨都不知道手脚往哪儿放,红着脸跟了进去。 院子后有五间大屋,台阶周围种着花竹,远远听见蟋蟀叫声,清亮得像玉石相击。 女子请小杨进屋,让他坐主宾席,小杨更坐立不安了。 女子说:"听说你对蟋蟀很有研究,是家 传的本事,特意请你来玩,打发这长夜。" 话没说完,满屋子亮起大蜡烛,照得跟白天似的。小杨偷偷打量,四面墙上都是楠木做的架子,裹着华丽的锦缎,上面摆着几百个细泥陶罐,做工精致,里面全是蟋蟀。 女子对小杨说:"这里的蟋蟀,你随便选一只,我也拿一只跟你斗,如何?" 小杨高兴地答应了。 架子上摆满了盆,都嵌着小牙牌,上面刻着银字,小杨不认字,猜是蟋蟀的名字。 他满眼花花绿绿,满鼻子香气,看了好几圈,不知道选哪个,就随便指了个盆说:"这个就行!" 女子微微一笑,也让丫鬟拿了一个,一起回到院子里。 两人坐在地上,小杨打开盒子看自己的蟋蟀,顿时没了底气。斗的时候,女子的蟋蟀跳了三下,小杨的就败了,满屋子都是笑声。 小杨年轻气盛,站起来要求再换一只斗,女子也笑着答应了。 小杨自己去选,在西北角找到一只。屏住呼吸听了半天,捧着过来。 在烛光下打开一看,尖 嘴硬 腿,铁背金头,昂首挺 胸,真是只好蟋蟀。 女子一看,就盖住盆说:"这可不是普通货,不能白斗,得DU点东西。" 小杨爽快地让她定,女子说:"我的蟋蟀要是输了,就把盆罩送给你。你的要是输了,怎么办?" 小杨突然反应过来,自己身上啥也没带。 旁边一个丫鬟笑道:"以前主人跟娘子斗,娘子输了就陪主人一晚。现在反过来,小杨人不就在这儿吗?" 女子听了脸红,可意思像是答应了。 小杨也明白过来,心里偷着乐,站起来说:"行!" 于是又斗起来。 刚放进盆里,小杨的新蟋蟀张开翅膀叫了一声,女子的蟋蟀就跳着跑了。小杨大笑起来,拿起盆罩就收下了。 女子笑道:"我得好好跟你再斗一次。" 说着,让丫鬟另拿一只蟋蟀来。 蟋蟀放进盆里,打斗了半天,不分胜负。 女子突然变了神态,理着头发托着下巴,慢慢挪过来,姿态越来越娇媚。又把头靠在小杨腿上,用软乎乎的手抚摸他的手腕。 小杨心猿意马,哪还顾得上看蟋蟀。没多久,听见丫鬟们大喊:"小杨的蟋蟀跑啦!" 小杨一看,蟋蟀果然跑到盆外面了。 原来是机灵的丫鬟趁他不注意,用手把蟋蟀弄出去的,小杨压根没看见。 大家就起哄:"蟋蟀真是好媒人,娘子也别推辞啦。" 女子没说话,手抚着裙带,头还靠在小杨腿上。 丫鬟们赶紧撤了斗具,扶女子起来,簇拥着往里走。 屋子旁有间卧室,被褥华丽,小杨沉浸其中,觉得这是天大的好事。 事后,女子拉着小杨,流着泪说:"一 夜新 欢,真是三生有幸。但我不是活人,是南宋贾似道的宠姬。生前凭着美貌受宠,因为他喜欢斗蟋蟀,我们也靠这个讨好他。幸好比他死得早,就和这些玩 物一起埋进坟墓。” “昨天我见你风度翩翩,不由动了心,借着秋虫重温春 色。只是不敢留你太久,把盆罩这两样东西送给你,留个纪念吧,千万别扔了。" 说完,把东西给他,让丫鬟送他出去。小杨这下知道自己碰上鬼了,吓得直哆嗦。 刚出门,回头一看,只有三座荒坟,更是吓得腿都抬不动,跌跌撞撞走了半天多才回到官 署。 主人听小杨汇报此事,觉得像瞎 编的。小杨就拿出盆罩给主人看,上面的土斑明显,不是当时的东西,这才信了。 过了几天,小杨得了痢疾,病 危了一个月。主人担心,给了他一百两银子,让仆人送他回北方,那盆罩就留在了浙江。 本篇故事源于《萤窗异草》,小杨这 艳 遇,给你你想要不?#民间故事#
古代的通房丫鬟,其实就是男主人行房时候的工具,一整晚都得守在床边,男主人需要时,
【4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