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中韩在苏岩礁附近的对峙? 苏岩礁位于东海北部,是一处水下岩石,距离中国大陆约247公里,距韩国济州岛约149公里。这片海域属于两国专属经济区主张的重叠地带,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该礁不具备岛屿地位,所以不涉及领土主权,而是围绕海洋权益划界。早在1900年,英国商船首次发现此礁,并用船名命名。1938年,日本曾勘测该礁,打算建设施,但因战争中断。1951年,韩国海军和登山协会团队在礁上安放青铜标记,声称其为韩国领土。1952年,韩国划定“李承晚线”,把该礁纳入其水域范围,中国对此不予认可。1963年,中国货轮“跃进号”航行中撞上该礁沉没,船员经搜救确认位置,这件事一度引起国际注意。1970年,韩国通过水下资源开发法,将该礁定义为矿区,中国提出异议。 1987年,韩国在礁上安装警示浮标,进一步加强活动。1992年,中国海军首次全面勘测该礁,收集地质数据。进入21世纪,韩国于2001年正式命名该礁为“离于岛”,并在2003年建成海洋科学研究站,用于监测海况和资源,这引发中国外交关切。2006年,中韩通过磋商确认该礁无领土属性,同意通过谈判处理重叠海域问题。此后,两国多次举行划界会谈,旨在维护东海和平开发。东海蕴藏丰富渔业资源和潜在石油储备,韩国每年在此海域捕捞量巨大,若权益调整,其管辖范围可能缩小。中国视该礁为战略要地,掌控此处可增强对沿海城市的防护,并监视周边动态。多年来,中国坚持通过外交途径推动谈判,同时加强巡航以维护权益,避免单方面行动破坏共识。这一争端根源于地理邻近与资源竞争,考验两国处理海洋事务的成熟度。 近年来,中韩在苏岩礁周边海域互动增多,特别是2025年2月26日的对峙事件,成为焦点。韩国一艘1400吨级海洋调查船“大地号”,在海警舰艇护航下,从济州岛方向驶近该海域。船上工作人员准备对中方设置的钢结构进行检查。这些结构是中国于2024年4月开始逐步安装的,直径和高均达数十米,由大型工程船运来钢材,固定在水面,支持海洋开发。韩国船队推进时,中国海警船队从多个方位响应,四五艘大型舰艇形成半包围阵势。韩国船只加速前行,中国海警通过高音喇叭广播警告,调整航向挡住去路。距离一度拉近到数十米,整个过程持续约两小时。最终,韩国船队未能登上结构,掉头退离现场。 此类事件并非孤立,早在2024年5月,中国工程船首次运送建材时,韩国曾派船监视,但被中国巡逻艇劝离。2025年3月18日,韩国媒体曝光此次对峙细节,称中方阻挠其考察暂定措施水域内的构筑物。中国外交部回应强调,这些活动系维护海洋权益的正当行为,未违反双方共识。类似对峙在2023年3月也发生过,当时韩国海警试图进入该海域检查,中国海警通过广播和定位拦截,避免升级。2025年3月23日,又有报道显示,中国大型工程船继续施工,加固结构,韩国海警再度靠近,但再次被拦。中国舰艇吨位优势明显,达数千吨级,机动性强,而韩国船只相对较小,在对抗中难占先机。2025年4月17日,美国媒体报道,中国在黄海苏岩礁附近部署一座大型自升式钻井平台,这引发韩国关注。2025年6月,韩国继续在争议海域保持巡逻。2025年7月29日,中韩舰艇在苏岩礁发生激烈对峙,韩国海警试图强闯,被中国海警赶走。这些事件体现了两国在重叠海域的权益维护,中国始终以守护海洋秩序为原则,推动和平解决。 从这些情况看,中国在苏岩礁海域的举措坚定维护国家利益,这片区域对中国安全与资源开发至关重要。韩国参与外部联合军演,引入域外势力,增添复杂因素,中国通过设施建设和巡逻,宣示合法主张。鉴于装备优势,韩国难在对抗中获益。未来,中国将推进海洋活动,逐步稳固设施,同时坚持谈判路径。 这种海洋权益博弈,关乎国家核心利益,我们得一步步来,稳扎稳打,别让外部势力钻空子。说到底,这事考验耐心和智慧,谁能把道理讲清楚,谁就能占理。东海资源共享,本该互利,可总有外部搅局,得警惕。中国的发展靠自己,海洋权益也得自己守。这对峙不是结束,而是新开始,大家得多沟通,少对抗。
俄罗斯的错误绝不能再犯!中美对抗越是激烈,中国就越要牢牢抓住这一点。如今美国频频
【4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