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特务毛森女儿,因属相不合留在大陆,嫁人后生六子女遭受家暴 “1944年腊月,

雪好的柳看过去 2025-08-31 22:05:38

她是特务毛森女儿,因属相不合留在大陆,嫁人后生六子女遭受家暴 “1944年腊月,你真的要丢下我吗?”八岁的毛瑞攥住父亲衣角,眼神怯怯。毛森沉默了一瞬,只说一句:“等我回来。”转身便没再回头。 1907年,江西江山,一个贫苦农家把第三个男孩抱进破祠堂,用苇叶蘸水在门框上写下“鸿猷”二字。家里人盼他读书出头,却没料到二十年后,他会摇身一变成为军统大员——毛森。毛森改名的经过在江山当地早已成了坊间谈资:偷用同乡学籍,被毛人凤识破,干脆砍掉“善”字,直呼“森”,仿佛预示之后的冷酷。 戴笠对他赏识有加,安排他进入复兴社特训班。那几年,国共合作渐行渐远,各方谍网交错,毛森靠着行事狠辣,很快攀上浙江区情报骨干的位置。同僚背后编排,“毛骨森森”并非空穴来风。 战火中,他遇见了18岁的女学员胡德珍。军统明令战时禁婚,毛森却凭一句“人能战死,何惧成亲”求得毛人凤批条,两人偷偷完婚。短短六年,胡德珍连生五孩。与此同时,留在老家的糠糟茅舍里,原配郑彩耀独自养大三个孩子。 1943年底,郑彩耀病逝。毛森回乡奔丧,这才第一次见到小女儿毛瑞。小小身影戴着破棉帽,缩在灶台旁,见父亲身着西装、鼻梁架着眼镜,一声“爸爸”几不可闻。毛森心里泛酸,决定带她走。老太太却摇头:“虎克猴,犯冲。”一句封建说辞截断了父女缘分。 毛森再离家时,国共大势已定。1949年春,上海局势急转直下,他控美组织行刑后,从厦门辗转台湾,随后赴美。身边七名子女呼啸上船,唯有毛瑞望着江边黄泥,泪痕未干。 新政权建立后,特务、汉奸成为众人唾弃的标签。毛瑞深知此事讳莫如深,连“毛”姓都让人避之不及。祖父母相继去世,她靠给山里人割稻、剁柴度日。她想去杭州谋活,几次投宿皆被婉拒。走投无路,只得嫁进隔壁祝家。 婚后现形的却是连连巴掌。祝姓丈夫疑心重、酒瘾大,动辄棍棒。毛瑞先后产下六名子女,依旧换不来一句好声。左邻右舍只当这门亲事本就不搭界,没人愿意多管。她撑着残败的身子去溪边挑水时,偶尔会想起那个衣冠楚楚的男人——那是父亲,也是祸根。 海峡另一端的毛森并不好过。蒋介石重用毛人凤,却对毛森颇多戒心。1970年,全家移民美国新泽西,靠积蓄开餐馆。冷锅油烟里,毛森的咳嗽一声紧过一声。子夜梦回,他时常拍醒胡德珍:“江山老宅的桂花香,我还记得。” 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三子毛河光替父奔走,与北京市台办联络,终获赴沪探亲许可。那年夏天,80岁的毛森坐轮椅在上海虹桥落地,第一句话便是:“带我去找瑞娃。”当他们在医院相见时,已50岁的毛瑞因脑梗嘴角歪斜,半边身子使不上劲。毛森握着她指尖,顽固的老泪还是掉了下来。毛瑞却只是轻轻说:“我姓毛,从没改过。” 1992年3月,浙江江山迎来一位佝偻老客。毛森回到祖屋,院里杂草齐膝,他让随行人员先别动,“留着,我认得路。”那日午后,他把1万美元交给县委干部:“盖所学校,给娃娃们读书。”老人没再提过去的刀光血影。 半年后,美国电话传来噩耗:心脏衰竭,终年85岁。毛瑞听到消息时,坐在灶口翻粥,木勺停了又搅。她只是让儿子把电话挂好,继续烧柴。 若论结局,这对父女都尝尽缺憾。毛森一生身家、权势、逃亡、漂泊,直至弥留才想到对江山赎罪;毛瑞半生饥苦、家暴、沉默,最终也没能彻底摆脱“毛森之女”这层皮。有人觉得是属相不合带来的宿命,可读清时间线的人都明白:决定他们命运的从不是虎与猴,而是那段烽火岁月里偏执的抉择与无情的权力。

0 阅读:23

猜你喜欢

雪好的柳看过去

雪好的柳看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