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的生母万冬儿,清河县令的千金,不但人长得清丽,性格爽朗,为人精明,处世干练,深深影响着年幼的周恩来,可惜31岁早逝,那时周恩来才9岁。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这位人称“万十二姑”的奇女子,出身淮阴知县万青选家,是父亲最疼爱的女儿,从小就不肯缠足,像个男孩一样跟着父亲外出办理政务、走亲访友,练就了一身待人接物的本事。 万冬儿嫁到淮安周家时,周家已经显出败落之象。她丈夫周劭纲性子温和,经常在外地做文书、收发之类的工作,家里大小事情就全落到了万冬儿肩上。 面对一个日渐拮据的大家庭,万冬儿精打细算,有时还得典当衣物首饰,或者向亲戚借钱来维持体面,应付亲戚邻居间的红白喜事、人情往来。 周恩来小时候就常跟着母亲去当铺,看尽了世态炎凉,也早早体会了生活的艰难。 万冬儿办事公道,考虑问题周到,调节家族矛盾公平合理,在周家很有威信。她处理家务的干练和精明,给童年的周恩来留下深刻印象。 周恩来后来曾回忆,生母是个爽朗的人,自己性格中也有她的一部分。 他更是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待人接物的能力,建国后作为共和国总理处理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事务时,那种不卑不亢、处置有方的风格,最早正得益于万冬儿的言传身教。 可惜好景不长,长期的劳累和压力最终压垮了万冬儿。1907年,因操劳过度,万冬儿患上了肺结核,这在当时几乎是不治之症。 家里经济困难,无法给予她良好的医治,年仅30岁的万冬儿便撒手人寰,留给亲人无尽的悲痛。那时周恩来才9岁。 万冬儿去世后,由于周家经济困难,甚至无法按照当时的要求体面地下葬。据称万家亲戚提出须以楠木棺材、披麻层漆、做足道场,这使得周贻能被迫将棺木暂厝于清江浦的一处庵堂。 此后长期漂泊在外打工攒钱,直到28年后的1935年,才筹足费用,按礼安葬妻子。这28年间,棺木历经风吹日晒,渐渐腐朽,成为周恩来心中一段沉痛的记忆。 母亲早逝后,年幼的周恩来仿佛一夜长大。他接手了母亲的工作,开始管家和照顾两个弟弟,照管家里的柴米油盐,甚至外出应酬。 周恩来后来曾感叹,自己十来岁就开始当家,这段经历给了他极大的锻炼。生活的磨难没有将他击倒,反而激发了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 万冬儿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她对周恩来的影响却极为深远。她不仅给了周恩来生命,更用她的一言一行,塑造了他性格中爽朗、精明、干练的一面,教会了他如何面对复杂的世界。 周恩来后来成为深受人民爱戴的共和国总理,始终关心民生疾苦,这背后,依稀有着那位30岁早逝母亲的身影。 万冬儿的故事,是一个旧时代女性在家族衰败中奋力支撑的缩影,也是一位母亲用短暂一生书写无私与大爱的证明。 她或许没有想到,自己曾在苦难中展现的坚韧与智慧,最终通过儿子,造福了亿万人民。 信息来源: 环球人物网《〈童年周恩来〉上映,看三位母亲如何培育出一代伟人》 澎湃新闻《周秉宜:周恩来和他的两位母亲》
周总理的生母万冬儿,清河县令的千金,不但人长得清丽,性格爽朗,为人精明,处世干练
山河蕴含力量
2025-09-01 03:14:10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