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 30 号晚上,知名汽车博主吴佩在微博上发了条内容,直接点破了汽车行业里小订过万”数据造假的事儿。
其实,这种“XX 订破 XX 万” 的事儿,在汽车营销圈里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了。根据业内人士表示,现在连干这种事儿的产业链都完整了。广告公司会提前好几个月,给汽车厂家设计 “小订过万” 的营销方案,里面不光要做假的订单数据,还得组织水军在网上造势,连跟用户说的营销话术都得提前编好。
不过,假的终究是假的,根本藏不住。新车开发布会之后,顶多过三五个月就到了交车期,进入正常销售阶段,这时候真实销量一出来,之前的假数据立马露馅。
更要命的是,这种造假会留下一堆烂摊子:假订单骗来的 “热销”,会让车企误判市场,盲目增产,最后车子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
消费者一旦发现自己被 “爆款” 噱头骗了,对品牌的信任就彻底没了 —— 毕竟买车是大事,谁也不想跟一个连数据都敢造假的品牌打交道。
“小订过万” 造假背后,某种程度反映出当下汽车行业的一种 “浮躁病”。
现在不少车企眼里只有短期利益,要么想靠假数据骗投资、冲股价,要么想靠 “爆款” 名头忽悠消费者买单,却忘了做汽车最根本的是品质和口碑。
而且,这种数据造假还有法律层面的风险,法律专家早就点明:广告公司故意造假订单,明显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广告法》里 “禁止虚假宣传” 的规定,真要查起来,不仅要赔钱,还得承担法律责任。
其实不管是车企还是广告公司,都该醒醒了:汽车行业不是 “数据游戏场”,消费者也不是傻子。与其花几十万造假数据,不如把钱花在提升车的品质、优化售后服务上 —— 真要是车好,就算不用 “小订过万” 的噱头,老百姓也会用脚投票。要是一直抱着 “造假换热度” 的心思,最后只会把自己的品牌玩垮,还拖累整个行业的名声,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