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说,他高中时回家要生活费,那叫一个惨!他嫂子张秀菊,翻箱倒柜,兜里就几毛钱,这哪够啊,一个学期十块钱的生活费都凑不齐!就在这个时候,嫂子一拍大腿,做出了一个令小叔子怎么也想不到的事情。 病房窗台上的安徽白菊,花瓣上还沾着清晨的露水。 张秀菊的指尖划过一本厚厚的相册,停在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上。 照片里的年轻人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站在合肥工业大学的校门前,身后是背着蛇皮袋的她,袋口露出半截炒米袋 —— 那是 1983 年的秋天,她送小叔子王传福去报到的日子。 没人知道,她贴身的衬衣内袋里,藏着刚从县城当铺赎回的银镯当票,票面金额栏里的数字,是她和丈夫王传方三个月的全部收入。 时间再往前推两年,皖南的雨季来得格外早。 15 岁的王传福把中专落榜通知揉成一团,扔进猪圈旁的泥水里。 父母走后的第三个月,家里的米缸见了底,五个姐姐嫁去邻村,小妹被送到三十里外的亲戚家,院子里只剩下他和哥嫂的三间土坯房。 张秀菊踩着积水从屋里出来,手里攥着块油纸包着的东西。 她把蓑衣往王传福身上一罩,自己光着脚蹲在灶台前,猪油在铁锅里滋滋作响,油渣的香气混着雨水的潮气漫满整个院子。 那是她昨天踩着喂猪的木盆,从房梁上摘下的腊肉,原本是准备给刚出生的女儿做满月礼的。 高中开学前的那个赶圩日,王传方把挂在墙上的木工刨子取下来,用麻绳捆好往镇上走 —— 那是父亲留下的唯一念想,能换五块钱。 张秀菊则揣着个红布包,沿着田埂走了两小时,到邻村找开杂货铺的远房亲戚,包里是她陪嫁的铜脸盆,盆底刻着的鸳鸯已经被磨得看不清纹路。 王传福回家要生活费的那天,正赶上连阴雨。 张秀菊在堂屋的八仙桌下摸了半天,掏出个铁皮盒子,里面是几毛零碎的硬币,还有一张皱巴巴的毛票。 她数了三遍,把硬币塞进王传福手心时,突然想起前几天去镇上赶集,看到供销社的柜台里摆着支带橡皮头的铅笔,要两毛五分钱。 第二天鸡叫头遍,她就揣着盒子里的全部家当出门了。 路过村口的老槐树下,听见几个婶子在议论,说新媳妇刚过门就贴补小叔子,怕是脑子不清醒。 她没回头,踩着泥泞往县城的方向走,鞋帮子很快就被泥水浸透。 在县城的旧货市场,她把陪嫁的银锁链换了八块七毛钱。 回来的路上,在供销社门口徘徊了许久,最终还是把那支铅笔放进了布包 —— 王传福的作业本,总是用铅笔写到不能再写才舍得换。 1987 年的冬天来得格外冷,王传福在实验室收到家里寄来的包裹时,手指冻得发僵。 打开层层旧报纸,里面是件拆洗过的棉袄,棉花里裹着二十块钱和张字条,字迹歪歪扭扭:"腌菜坛子底下还有半袋红薯干"。 他不知道,哥嫂为了凑这笔钱,在县城的十字路口支了个煎饼摊,王传方的手被冻伤流脓,张秀菊的脚后跟磨出了血泡。 1995 年深南大道旁的铁皮厂房里,王传福对着图纸熬了第三个通宵。 张秀菊提着保温桶进来时,他正用烙铁烫着电路板,焊锡的烟味呛得人睁不开眼。 桶里是用腊肉汤煮的红薯粥,油花在表面结了层薄膜 —— 那腊肉是她托老乡从老家带来的,原本是准备过年吃的。 夜里收工后,张秀菊在车间角落的木箱里翻出个布包,里面是她偷偷卖掉老屋厢房的钱,用红绳捆了三层。 她把钱塞进王传福的工具箱时,注意到他右手食指上缠着纱布,渗出血迹的地方,和当年王传方握刨子磨出的茧子位置一模一样。 2010 年的春节,王传福带着哥嫂去逛深圳的商场。 张秀菊在珠宝柜台前停住脚,盯着一支玉簪看了很久,簪头的花纹让她想起当年被当掉的那支。 王传福让柜员包起来,她却拉着他往电梯口走,说 "不如去看看菜市场的腊味摊,老家的腊肉该腌了"。 如今病房的床头柜上,除了药盒还有个小布包。 护士整理床铺时不小心碰掉,滚出来的是支老式钢笔,笔帽上刻着模糊的 "上海" 字样,笔尖还残留着蓝黑墨水的痕迹。 那是 1981 年的秋天,张秀菊用卖金耳环的钱,在县城供销社买的仿品,王传福用它写了四年的实验报告。 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在床单上投下菱形的光斑。 张秀菊的目光落在窗外,楼下停车场里,一辆辆比亚迪汽车整齐排列,车标在阳光下闪着光,像极了当年她用猪油灯照着王传福读书时,灯芯跳动的火苗。 这让人想起浙江的一位老太太,当年把准备给儿子盖房的钱拿出来,支持女儿读师范,如今女儿成了乡村教师,培养出上百个大学生。 生活里的光,往往就是这样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最终照亮一片天地。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王传福说,他高中时回家要生活费,那叫一个惨!他嫂子张秀菊,翻箱倒柜,兜里就几毛钱
语蓉聊武器
2025-09-01 10:31:41
0
阅读:155
明天更美好
一点也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