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见大臣韩宜可,穿着补丁衣服,怀疑他作秀,便悄悄去查访。结果到了他家,看见他全家都衣着补丁。朱元璋怒了,心想他是不是作戏做全套,联合全家欺瞒自己,便开门见山道:“你是不是把钱都藏起来了?” 韩宜可没辩解,转身从墙角拖出一口旧木箱,箱子打开时扬起的灰尘在光线下打着旋,里面除了几件更破的旧衣裳,空空荡荡,朱元璋盯着箱子底看了半晌,这御史家里竟真比水洗过还干净。 朱元璋的疑心不是没来由的,他放过牛、讨过饭,见过元朝官吏怎么欺压百姓,龙椅还没坐热就定下铁律,治国先治吏,治吏必治贪。 他亲手设立的锦衣卫像一张大网,时刻盯着官员们的一举一动,可越是盯得紧,他越觉得满朝文武都在演戏。 那些嘴上喊着清廉的,背地里谁不惦记着捞钱,所以当韩宜可穿着带补丁的官服出现时,也不怪朱元璋的第一反应是又来一个装腔作势的! 实际上韩宜可这人原本连官都不想当,元朝多次请他出山,他看透那个烂摊子救不回来,闭门谢客,直到朱元璋建立大明,他才觉得世道有盼头,从山阴教谕的小职位干起。 别人钻营攀附,他偏不买账,淮西勋贵和浙东集团斗得乌烟瘴气,他独自站在中间,谁的账都不买。 最轰动那次是胡惟庸正得宠时,他竟当着朱元璋的面指着宰相鼻子骂他结党营私,气得朱元璋摔了茶杯,把他扔进诏狱。可后来胡惟庸谋反案发,证明韩宜可骂得半点没错。 朱元璋那次突袭查访后,把韩宜可的破屋子写进《邸报》昭告百官,但韩宜可的硬脾气丝毫没改。 有次朱元璋把罪臣家眷赏给大臣为奴,别人感恩戴德,他却上书痛斥朱元璋这样连坐的方式太过分,更当面拒收赏赐。 然而正是韩宜可的这般刚直,最终招了祸端,1381年韩宜可任山西右布政使才一年,就因替一名克扣税银的官员说情触怒朱元璋。 朱元璋最恨的就是贪腐,韩宜可替这人说情也引起了朱元璋的怀疑,当即把他贬到云南临安卫充军,那地方刚归附明朝,瘴疠横行,同僚王景路上灰心丧气,韩宜可却念着范仲淹那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到了云南,他挂起锄头开荒种地,转身又用官服换笔墨,在卫所办起学堂,从《千字文》教到治国策,连当地土司都送子弟来求学,十五年间,蛮荒之地竟走出五十二个进士,直到建文帝登基召他回京,老御史却病逝杭州途中。 真正的清廉不在补丁衣服上,而在敢把空箱拖到阳光下的坦荡,在流放地里种出桃李的坚持,当云南学庙的香火代代不绝时,应天府的金銮殿上,依然少有人敢像韩宜可那样,为一句真话赌上性命。 参考资料:百科词条——【韩宜可】
朱元璋见大臣韩宜可,穿着补丁衣服,怀疑他作秀,便悄悄去查访。结果到了他家,看见他
梅梅谈世界
2025-09-01 17:34:37
0
阅读: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