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美国这才意识到,中国布局12年的大棋局已经成型。当全世界还在争论“一带一路”到底是什么时,美国匆忙推出“印太经济框架”来应对。很多人认为中国只是在修路架桥、白花钱,其实这种想法太天真了。 (信息来源:光明网——“印太经济框架”扰乱地区合作;澎湃新闻——一带繁花一路歌) 当华盛顿的高官们还在勾勒宏大的“印太经济框架”蓝图时,另一张覆盖全球的网络其实已经悄悄铺设了超过十二年。 这不是一场传统较量,一方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路”和“网”编织引力,另一方却试图用“规则”和“承诺”维系旧秩序。一边是想打造一个能自我生长的经济生态,一边是想靠规则拉拢盟友。 究竟谁能真正赢得世界的信任与依赖?答案藏在老挝的咖啡豆和泰国榴莲的销路上。真正的吸引力,从来不是口号,而是你到底能给伙伴带来什么。 中国的玩法就是“赋能”。老挝的咖啡豆,以前愁销路,现在坐上中老铁路再换乘中欧班列,一路跑到波兰,运费直接砍掉四成。泰国榴莲也是,走这条新路15天就能摆上欧洲的货架。这背后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基础设施建设。 反观IPEF,就有点像个只谈理想不谈钱的俱乐部。它讲“供应链弹性”,聊“数字贸易”,听着挺高级,可是一提到最核心的经贸合作方案,就没了下文。 难怪印度直接选择不参加最关键的贸易板块谈判,柬埔寨的媒体更是直言不讳,批评这种做法是在撕裂亚洲经济,最终,这个框架勉强凑齐14个国家。 十多年的时间,“一带一路”已经从一个个孤立的项目,长成了一个会呼吸、会循环的网。更关键的变化在于,这个网络开始有了“回血”能力。 曾经被嘲笑“有去无回”的中欧班列,拉着俄罗斯的豆油、德国的精密仪器来回跑。这说明什么?说明它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一个双向流动的生态系统,有了自我生长的活力。 而IPEF呢,它想构建的还是那种老式的、以美国为中心的“轴辐”结构。这种结构全靠中心的吸引力,一旦中心自己手头紧或者不愿意让利,整个盘子就容易散。 随着经济的触角伸向远方,安全保障也得跟上。但这种想法可能有点过时了,中国的回应是一种“复合威慑”。 这背后,中国的军事力量得跟得上,今年6月,双航母编队就开到了西太平洋演练。这信号很明确:我的生意做到哪,我的保护力量就跟到哪。 这种把经济、科技和军事力量深度捆绑的“复合战力”,让任何想通过打击几个军事节点就瘫痪整个系统的企图,都变得异常困难。 说到底,真正的霸权,不是看谁的拳头更硬,而是看这个世界有多依赖你的市场、你的技术和你的物流网。 当一方还在费力地堵门时,另一方已经悄悄地把路修到了全世界。在这场关于“系统”的耐力赛中,时间的指针,似乎已经偏向了更有耐心的一方。
[太阳]美国这才意识到,中国布局12年的大棋局已经成型。当全世界还在争论“一带一
韫晓生
2025-09-02 17:38: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