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老山战斗中,小战士顾克路被越军炮火炸成“两截”,副连长孙兆群看到这一幕后怒吼:“不抓俘虏了,全部杀光!” 1985年,中越边境,老山。那地方,山高林密,瘴气弥漫,咱们的战士就在这种“热带丛林绞肉机”里跟越军玩命。主角顾克路,山东邹城人,一个长着娃娃脸,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的半大孩子。 这小子有点“轴”。他爹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从小听着英雄故事长大,一门心思想当兵。可他1984年报名的时候才17,不够年龄。怎么办?他爹也是个狠人,直接把年龄报大了4岁,愣是把他送进了部队,还是战功赫赫的“双大功七连”。 1985年,部队要组织一次代号“山虎八号”的拔点作战,说白了,就是组建一支突击队,去啃最硬的骨头——968高地。这种任务九死一生,突击队其实就是“敢死队”。连队里的大伙儿都护着顾克路这个小弟弟,没打算让他去。 可顾克路不干,咬破手指写了血书,天天缠着副连长孙兆群。孙兆群开始是死活不同意,这可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兵,怎么舍得?但顾克路一句话把孙兆群给顶了回去:“副连长,你就把它看成个送死的机会,这个机会就给我吧,我不怕死。” 一个17岁的孩子,把“死”说得这么轻巧。这不是不怕,是心里装着比死更重的东西。 1985年12月2日,战斗打响。那天的场景,我没法用华丽的词去形容,因为任何词在真正的炮火面前都显得苍白。我只能告诉你,那是一场用命换命的撕杀。 突击队往前冲,敌人藏在暗处的倒打火力点突然开火。一瞬间,战友们就像被割的麦子一样倒下。孙兆群自己身上中了17个弹片,而顾克路的右腿,被四颗子弹直接打穿。 剧痛之下,这小子没怂。他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眼睛都红了。他抓起爆破筒,拖着一条废腿,硬是爬过去把那个火力点给端了。 可就在大家刚松一口气的时候,一发炮弹落在了他身边。 “轰”的一声巨响,天翻地覆。等硝烟散去,孙兆群看到了他这辈子都忘不了的一幕:顾克路被炸飞了三四米高,他的整个下半身,从腰部往下,已经没了,被炮火生生撕成了两截。 那一刻,时间好像都静止了。一个活生生的小伙子,前一秒还在冲锋,后一秒就成了一团血肉模糊的残躯。 孙兆群疯了。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兵,那个爱笑的小弟弟,被炸成这个样子,那种撕心裂肺的痛和冲天的愤怒,让他吼出了那句震惊整个战场的话:“不抓俘虏了,全部杀光!” 这句话,不是命令,也不是宣言。那是一个军人眼看手足惨死后,最原始、最直接的愤怒和复仇的咆哮。在那一刻,战场上没有国际公约,只有血债血偿。 更让人无法想象的是,已经被炸成“两截”的顾克路,竟然还有一口气。他用身上仅存的橡胶管死死捆住还在喷血的腰部,靠着两只手,拖着半截身体,在地上拉出一条长长的血路,朝着最后一个敌人的暗堡爬了过去。 他把最后两颗手榴弹扔了进去,在昏迷的最后一刻,还把冲锋枪的枪管插进暗堡的射击孔,手指死死地扣着扳机,用自己的上半身堵住了枪眼。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想把他的手指从扳机上掰开,三个人一起使劲,都掰不开。 他牺牲了,定格在了17岁。 战前,孙兆群和突击队的兄弟们立下了一个“生死约定”:谁要是活下来,就要替牺牲的兄弟们照顾父母,给他们养老送终。 当年,16位战士永远留在了南疆。身负重伤的孙兆群活了下来。从那一刻起,他就成了16位烈士的“哥哥”,也成了16对父母共同的“儿子”。 这一承诺,就是四十年。 从1985年到2025年,整整四十年。朋友们,四十年是什么概念?是一个婴儿长大成人,娶妻生子。是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孙兆群,就把人生最宝贵的四十年,用来践行一个承诺。 他把自己的工资分成16份,每个月雷打不动地寄给16位“父母”。他记住每一位老人的生日,哪家有困难,他第一个冲上去。从山东到河北,从河南到安徽,他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行程累计超过几十万公里。 就说顾克路的父母。孙兆群真的就像亲儿子一样。顾妈妈生病,他放下自己同样生病的父亲,在病床前日夜伺候。2019年,顾爸爸,那位送子参军的老英雄病故,弥留之际唯一的愿望就是能穿着当年的军装走。孙兆群跑了无数地方,托了无数关系,硬是找齐了一整套老式军装,亲手为“父亲”穿上。
1985年,老山战斗中,小战士顾克路被越军炮火炸成“两截”,副连长孙兆群看到这一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9-02 18:20: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