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35岁农民咳嗽10年,竟拒绝就医,一天,他突然用力咳嗽,“哇”的一声

南风意史册 2025-09-03 15:40:24

1956年,35岁农民咳嗽10年,竟拒绝就医,一天,他突然用力咳嗽,“哇”的一声,一个黑色且带血地异物喷射出来,妻子将异物拿给医生看,谁料,医生看完居然立马冲出病房报警。   “没事,老毛病,死不了。”只见高其煊摆摆手,便继续弯腰清理农具上的泥土。妻子看着他佝偻的背影,欲言又止。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咳出血了,暗红色的血点溅在黄土院里,仿佛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那颗子弹自1946年起,就始终嵌在高其煊的右肺叶与胸膜之间,距离主动脉仅毫厘。   十年间,弹头被组织包裹形成纤维囊肿,随着呼吸摩擦支气管壁,引发反复感染。但这位参加过邹平韩家寨战役,不愿意麻烦国家,自己回乡休养务工的老兵,从不抱怨。   每天他依旧按照当年习惯,凌晨四点起床,并且在下地干活前,总会仔细掸去,藏在柜中那本残疾军人证明上的灰尘,因为除了体尚存的子弹,那是他唯一保留的军旅印记。   1956年10月17日清晨,刚准备出门的高其煊,便被突然袭来的剧烈的咳嗽止住脚步,只见他扶住院里的槐树,青筋暴起,随着一阵撕心裂肺的痉挛,一枚长约2.7厘米、重4.5克的黑色弹头,混合着血块从气管咳出。   当啷一声落在石板上。而弹体表面的来复线,却早已被组织液腐蚀模糊。   县卫生院的X光片显示,弹头残留造成的支气管瘘,正在缓慢愈合,但右肺下叶仍可见明显的纤维化病灶。   “当时要是及时手术,不至于受这些罪。”医生指着片子上蛛网般的疤痕叹息。高其煊却如释重负地呼出一口气,因为这是十年来第一次畅快的呼吸。   随后,经相关工作人员调查后,在档案库泛黄的战报里找到了记载:   1946年韩家寨攻坚战中,时年25岁的高其煊为掩护机枪手转移,右胸被敌军火力点射出的子弹击穿。战地医院记录显示,因弹头位置危险,军医仅实施了清创缝合术。   而这位本该享受三等甲级伤残待遇的战士,却在1950年默默回到山东滨州老家,将残疾军人证明锁进木箱,拿起锄头成了农民。   “为什么不申请待遇?”县民政局的干部忍不住问。   而坐在椅子上的高其煊,摩挲着那枚褪色的弹头,沉默片刻声音平静说道:“能活下来种地,比很多战友强多了。我不想麻烦祖国,我自己可以。”   其实现代医学资料表明,体内存留弹片数十年的病例并非孤例。在2018年《临床医学杂志》记载的类似案例中,一位越南战争老兵在子弹留存52年后,出现与大咯血症状,手术取出弹片后康复。   但像高其煊这样自然咳出子弹的情况,在医学史上极为罕见,因为需要精确的咳嗽力度、角度以及机体排异反应的共同作用。   只能说,岁月会模糊很多记忆,但有些印记永远刻在生命最深处。那枚带着血锈的弹头,不仅是战争留在个体身上的伤痕,更是一个民族从苦难走向新生的沉默见证。   当我们享受着和平年代的阳光时,不该忘记有人曾默默背负着这样的重量,在平凡生活中继续着另一种形式的坚守。 正能量致敬用一句话致敬老兵 致敬英雄!   信息来源: 西部文明播报2022.8.16|《男子高其煊在咳嗽的时候,从嘴里咳出了一团黑色的物体,是一颗子弹》 文|沐琨 编辑|南风意史

0 阅读:0
南风意史册

南风意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