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被俘后告诉陈赓:你手下有个旅长,在我这里可以当军长 1948年寒冬,淮海战役进入关键阶段,当国民党王牌黄维兵团被全歼,司令官黄维成为阶下囚时,这位昔日桀骜不驯的将领竟对陈赓说出了一句让人意外的话。究竟是谁让这个自命不凡的黄埔一期生如此服气,甘愿承认”败得不冤”? 徐其孝作为陈赓麾下的一名旅长,看上去不是那种在战场上能够杀伐果断的类型,但也就是这种不起眼的战士,成功将黄维的兵团给挡在外面。这个让黄维刮目相看的人,1914年出生在湖北麻城一个普通农家。那个年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年幼的徐其孝早早就立下了救国救民的志向。 1930年,16岁的徐其孝如愿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从此开始了他传奇的军旅生涯。红军时期的艰苦岁月,锻造出了他钢铁般的意志。1935年,他跟随红四方面军踏上长征路,在雪山草地中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抗日战争期间,徐其孝又转战山西,参加百团大战和反扫荡斗争,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1948年11月,黄维率第十二兵团奉命驰援徐州。这支装备精良的美式机械化部队拥有4个军12万余人,是国民党军精锐兵团。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中原野战军必须在浍河一线将其阻住。 陈赓明确告诉战友们:“黄维要过涡河必定夺桥,南坪集这边只有一座桥能过坦克,我们在这里等他就行了!”徐其孝接到任务后,率第十旅在南坪集构筑阻击阵地。 11月23日,黄维兵团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分三路向南坪集地区猛烈攻击。面对敌军的疯狂进攻,徐其孝冷静分析战场态势,巧妙利用地形优势。徐其孝的部队虽然装备简陋,只有几挺老式机枪,却能够在黄维兵团的进攻中打出一个个缺口,甚至还能够以少胜多对其进行还击。 更关键的是,徐其孝一直都在对黄维进行反击,但却并没有给黄维的兵团带来太大的损失,反而更像是在诱敌深入。这种高超的战术运用,完全符合总前委的作战意图——先让敌人过河,然后关门打狗。 当夜,按照预定计划,徐其孝率部主动撤出南坪集。黄维误以为获得了胜利,全军渡河追击。黄维尽管也在第一时间发现了不对劲,但是这时候再想要转移也几乎已经不可能了。黄维兵团已经进入了解放军预设的包围圈。 11月25日晨,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分别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全线出击,将黄维兵团包围在以双堆集为中心、纵横约7.5公里的地区内。经过22天的激战,黄维兵团全军覆没,黄维本人也成了俘虏。 当黄维被俘后与陈赓相见时,这位国民党高级将领不禁感慨道:“你手下有个旅长,在我这里可以当军长!”黄维口中的这个旅长,正是徐其孝。这句话既是对徐其孝军事才能的高度认可,也从侧面反映了两军在人才培养上的根本差异。 新中国成立后,徐其孝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步兵学校校长、陆军第13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5年至1980年担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已经65岁的徐其孝再次走上战场,为年轻的指战员传授作战经验。 1997年,这位为国奉献了一生的老将军在成都安然离世,享年83岁。从16岁参加红军到83岁与世长辞,徐其孝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忠诚、勇敢和奉献。 黄维的那句话,不仅是对徐其孝个人能力的褒奖,更体现了人民军队优秀指挥员层出不穷的深厚底蕴。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徐其孝这样的优秀军官,人民解放军才能在解放战争中屡战屡胜,取得最终胜利。 黄维这位黄埔一期的高材生,竟然对一个农家出身的”土包子”旅长如此服气,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两支军队在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上的根本差异。你觉得徐其孝凭什么能让黄维如此佩服?人民军队的优势到底在哪里?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黄维被俘后告诉陈赓:你手下有个旅长,在我这里可以当军长 1948年寒冬,淮海战
熹然说历史
2025-09-03 23:32:52
0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