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有早有晚”,“立秋三天难下河”,这是北方天气谚语。 可是放在北京就不同了,今年北京立秋之后有“早”没晚,这种感觉特别深刻。 为什么会这样呢,简单的理解与太阳辐射有关,早晨是夜间向白天转换时刻,夜间没了太阳,地面辐射逐渐降温,供给大气热量也越来越少,气温也在逐渐下降,到了早晨达到了极值,一天气温最低时刻,所以早晨起来感觉爽,没有闷热,汗流浃背之感。 晚上与早晨正好相反,是太阳供给的热量蓄积到最多时候,给我们感觉的是闷热,潮湿,浑身不舒服。 当然这是大气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天气表现,当西北来的时候,那怕2~3级微风,也能把白天蓄积的热量带走,气温不会那么好,同时随之水汽也被疏散,体感就会很舒服。 北京立秋后,秋风还不明显,天气大多被副热带高压控制,叠加城市效应,天气表现就是有“早”没“晚”,太阳往南走了,这才有了“早”,否则没“早”也没“晚”,三伏天气就是如此。 立秋后太阳南移才有“早”,如果有秋风的话,还会有“晚”。 北京天气
“立秋之后有早有晚”,“立秋三天难下河”,这是北方天气谚语。 可是放在北京就不
地理纵横过周一
2025-09-04 07:37:15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