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吗?出席上合峰会的莫迪没有出席今天在北京举行的9.3阅兵式,印度政府消息人

古今知夏 2025-09-04 09:39:39

发现了吗?出席上合峰会的莫迪没有出席今天在北京举行的9.3阅兵式,印度政府消息人士如今对外公开披露了原因:莫迪将此次阅兵视为中国战胜日本的标志,无意伤害东京。 说起来,这事儿早有苗头,看莫迪之前的行程就藏不住。9.3 阅兵前一周,他刚跑完日本,跟日本首相石破茂聊得火热。 俩人不光把《日印安保共同宣言》给改了,以前只谈传统安全,现在直接把太空、网络安全都加进去,还明说要 “一起应对地区安全挑战”—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合作力度明显升级了。 不光是安全,钱的事儿也没落下,日印当场敲定了 50 多亿美元的高铁项目,还说要一起搞半导体产业链。你想啊,刚跟日本签了这么多 “大单子”,转头就去参加带 “中国战胜日本” 意味的阅兵,这不等于刚跟人握完手,转头就打人脸吗?印度可不会干这种让合作黄掉的傻事。 再看时间线,更能看出门道。8 月 30 号,莫迪刚结束日本之行,立马飞天津;8 月 31 号到 9 月 1 号,他全程跟上合峰会,跟各国谈合作、聊议题,劲头十足。可峰会一结束,9 月 3 号北京的阅兵,他直接没露面。 这行程安排哪是巧合?分明是算好的! 上合峰会对印度来说,好处太多了 — 能跟俄罗斯、中亚国家谈能源生意,还能在地区安全议题上刷存在感,拓展自己在欧亚大陆的影响力,这种多边合作的场合,印度肯定不愿缺席。 但 9.3 阅兵不一样,它带着明确的历史意义,是纪念中国战胜日本的重要活动,一参加就等于在历史立场上表了态。印度一贯爱搞 “战略模糊”,不想把话说死、把立场绑死,自然会避开这种场合。 一边抓着上合的合作机会,一边躲开可能得罪日本的 “敏感局”,印度这算盘打得够精。 而且这不是莫迪第一次这么干了!2015 年中国搞抗战胜利 70 周年阅兵时,就邀请过印度高层。当时印度的态度跟现在差不多,磨磨蹭蹭不松口,既不拒绝也不答应,最后只派了个外交国务部长来,压根没让最高层出面。 后来有印度外交官私下说,当时就是怕日本多想,担心影响正在谈的日印民用核合作 —你看,同样的顾虑,同样的操作,印度这 “怕惹日本不爽” 的心思,十几年都没变过。 往深了说,这背后还有中印关系的小微妙。这些年,中印在边境上虽说是靠对话沟通着,但经贸、科技上的竞争一直没停。 印度既想通过上合跟中国在反恐、跨境水资源这些事上合作,捞点实际好处,又不想因为跟中国走太近,得罪了日本这个 “战略伙伴”。 这次缺席阅兵,其实也是印度在给中国递信号:我跟你合作归合作,但我怎么跟别的国家打交道,得按我自己的来,不会因为你改变主意。 更绕不开的还有美国搞的 “印太战略”。现在美国一直拉着日、印、澳这些国家,想围着中国搞点动作。莫迪这么做,不光是给日本面子,也是在跟美国递话 — 我跟日本站一边,愿意在 “印太战略” 里跟你们配合。 但印度又不想完全跟着美国走,怕被绑死,所以转头又去上合峰会,跟俄罗斯这些国家搞好关系,意思就是 “我也没放弃别的合作渠道”。 一边抱美国阵营的大腿,一边抓着上合的资源,印度就是想在大国之间找平衡,把自己的好处捞满。 说到底,莫迪缺席 9.3 阅兵,真不是简单一句 “怕日本不高兴” 就能概括的。这背后是他算准了日印合作的利益,摸透了上合的价值,还掂量着中印关系的尺度,甚至盯着美国 “印太战略” 的风向。 每一步选择,都是印度在大国博弈里的小心算计 —既不想得罪谁,又想把所有好处都攥在手里。

0 阅读:730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