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原创新作:死不瞑目(1) 八十年代中期,农村已经实行包产到户了,脑子活络的

杨森林文化 2025-09-04 12:40:10

吴为原创新作:死不瞑目(1) 八十年代中期,农村已经实行包产到户了,脑子活络的人,都养个猪鸡家禽,种个杏子桃子,卖个鸡蛋果子、做个小卖买啥的,几年前这还叫“投机倒把”,是歪门邪道,派出所要抓的,几年之后,这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左倾思想被叫停,很快撇到了时代的垃圾堆里,搞副业、做生意是发家致富的好事,正大光明,谁能干就干,没人拦着。赵仁福心里早就潜藏着做生意的念头,或者说他天生就有做生意的潜质。   赵仁福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树。路边田埂边种白杨树,当地叫钻天杨,长成材了能盖房子,能卖钱。房后的田里栽上了杏树,桃树,李子树,后来还有苹果树。没几年,果树长大了,夏天果子陆续熟了,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增收希望。这一天,是镇上的集,离家有十几里路远。赵仁福早早起来,做饭吃饭,喊娃娃们帮着摘杏子,满满两大筐金黄金黄的杏子放在树下,迎着早晨的太阳闪闪发光,上面的绒毛雾蒙蒙的,像那些从未出过远门的孩子充满期待。赵仁福把自行车立好,把两个焊好的钢筋方篓子挂在车后座两侧,里面四周垫好棉布,把黄杏子装在两个篓子里,骑着自行车赶集卖杏子去了。   路上坑坑洼洼,实在是不好走。赵仁福骑着车,经过一个多小时,走了十几里路,终于到了镇上。马路边上的好位置已经被人占了,叫卖的声音此起彼伏,这都是离镇政府、医院比较近的黄金路段。他选了一个宽敞地方把杏子摆好,擦了把汗,开始了当天的生意。这是几十年来的第一次,就像大姑娘上轿头一次,还有些害羞放不开呢。   他喊道:“卖杏子来,两毛五一斤。”   他第一次在集市上卖东西,嗓子里像堵了啥东西,又像是干涩的水管子,有些放不出声来,喊得也不好听。看着其他人高声叫卖,还站起来招呼过往的行人,笑容可掬的样子。他们都把东西快摆到路中间了,似乎越往前,就越能引起人的注意,买的人就越多。赵仁福也把自己的两个杏子筐往前挪了挪,看着行人,抬头伸着脖子,提高嗓门喊:   “刚摘的黄杏子,又软又香,两毛五一斤,两毛五一斤!不甜不要钱,不甜不要钱!”声音撞在空气上,弹回来都有了回音。

0 阅读:0
杨森林文化

杨森林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