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金门战役中,我军登岛的9000名将士全军覆没,不是牺牲就是被俘,谁料10个月后,有一个卫生员却从茫茫大海中游了回来!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9年10月24日深夜,251团二营的卫生兵胡清河跟着9000多名战友渡海攻打金门。船还没靠岸,国民党军的炮火就像雨点一样砸下来,滩头上到处是爆炸声和喊叫声。 胡清河那年只有19岁,但已经是个打了70多场仗的老兵了。从山东老家参军到现在,他经历过孟良崮战役,见过太多生死,腿上胳膊上的伤疤就是证明。 这次不一样,潮水退得太快,渡船全搁浅在沙滩上,成了活靶子。国民党军有5万多人,还在不断增援,而登岛的解放军后援断了,子弹打一发少一发。 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胡清河所在的二营被压缩在一片窄窄的滩头,200多个战友最后只剩下几十个。他腿上中了弹,作为卫生兵又没有武器,只能眼睁睁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 10月27日,弹尽粮绝的胡清河和幸存的战友成了俘虏。这场战役,5000多名解放军战士牺牲,3000多人被俘,几乎全军覆没。 按理说,胡清河该被送到台湾去,但因为他懂医术,被留在金门给国民党军医当助手。每天包扎伤口的时候,他都在琢磨一件事——怎么回大陆。 金门到福建大嶝岛最近的地方只有1800米,天气好的时候能看见对岸的房子。可胡清河是山东内陆人,小时候只在村里的河沟里扑腾过,大海对他来说是个陌生又可怕的东西。 更难的是,国民党军防得特别严。所有能当漂浮物的木板都被收走了,连做饭的木柴都编了号,每天要清点。哨兵24小时巡逻,海边布满了地雷和铁丝网。 胡清河观察了几个月,发现了一个机会。国民党军喜欢打篮球,每个连配两个球,由两个班轮流管理,五天一换。篮球里的球胆是橡胶做的,能充气,正好能当救生圈。 他开始留意潮汐规律,找当地渔民打听后知道,农历初五是小潮,十五是大潮。大潮的时候海水会漫到岸边,人跳下去就能游,不用经过布满地雷的沙滩。 1950年8月3日,农历六月二十,正是大潮。这天正好轮到胡清河所在的连管理篮球。中午,趁着管球的两个班都去吃饭,他溜进宿舍,小心地把篮球放了气,取出球胆,再把球皮撑圆放回原处。 回到自己班里,他又用同样的方法偷了第二个球胆。两个球胆用绷带绑在肚子上,外面裹上宽腰带,看起来就是肚子有点大,没人会注意。 傍晚开饭的时候,食堂里乱哄哄的。胡清河说要去厕所,趁乱离开营区。他沿着早就踩好点的小水沟,猫着腰往海边跑。 海水已经漫上沙滩,月光下泛着银光。胡清河脱掉上衣,只留条短裤,把两个球胆吹足气绑在腰带两头,像个简易救生圈。他知道,一旦下水就没有回头路了。 海水很凉,他咬着牙往深处走。当海水没过胸口时,球胆的浮力把他托了起来。他拼命划水,顺着退潮的方向往大陆游。 游了大概两里地,岸上突然响起枪声和喊叫声。探照灯在海面上扫来扫去,机枪子弹打在水里溅起水花。胡清河不敢回头,只能拼命往前游。 海水又咸又涩,呛得他直咳嗽。手脚渐渐麻木,几次差点松开球胆。最可怕的是方向,夜里的大海黑漆漆一片,他只能凭着感觉往西游,心里不断念叨着“西边是家,西边是家”。 游了12个小时,天蒙蒙亮的时候,胡清河终于看到了陆地。那一刻,他的力气全用光了,被海浪推上沙滩后就再也动不了,在沙滩上躺了一个多小时才缓过来。 爬起来没走多远,就被解放军哨兵发现了。哨兵看他只穿条短裤,手里还拎着两个球胆,以为是特务带着爆炸物,举枪对着他。 “我是28军84师251团的!”胡清河声音沙哑地喊道,“我从金门游回来的!” 连长赶来,看清情况后,握住他的手说:“同志,你受苦了。”就这一句话,让胡清河憋了10个月的眼泪全流了出来。 然而,九死一生游回来的胡清河,等待他的不是英雄般的欢迎,而是长达3个月的审查。虽然没有查出任何问题,但“被俘”这个标签让他失去了军籍,只给了个留党察看的处分。 回到山东老家后,胡清河在镇卫生所当了个普通卫生员。工资很低,但他从不抱怨,认认真真给乡亲们看病。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85年,那一年,组织上终于给他平反,恢复了党籍和名誉。 这就是胡清河的故事。一个普通士兵,用两个篮球胆游过12小时的海峡,又用一辈子的坚守证明了什么叫初心。 他的一生提醒我们,真正的英雄不是没有委屈,而是受尽委屈依然相信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的。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这种坚守显得格外珍贵。 信源:逃离金门岛——访大陆金门战斗中唯一的幸存者胡清河——《当代海军》
1949年金门战役中,我军登岛的9000名将士全军覆没,不是牺牲就是被俘,谁料1
玉尘飞啊
2025-09-04 13:31: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