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哈尔滨道外北马路“徐包铺“!小名大店深藏不露! 我昨天带我大哥去的粉丝大辉“徐包铺“道外北马路店。 粉丝大辉是店老板,小伙子80后很励志,父亲曾经军旅,他父亲也爱喝酒,也隔三差五跟战友聚会喝酒,你去我家我去你家,当过兵的就是这个样子。 大辉土生土长哈尔滨人,纯哈尔滨人素质都不错的,女孩漂亮,小伙子大气,说话口音正好听。 说点多余的,现在哈尔滨外县人太多了,满大街说“嗯呢”,管饿了叫“讷了”跟妹妹叫我妹儿,说这个事真好,叫“成绩好了”,全部叫“整个浪”经常叫“丁吧”,厨房叫“外屋地。冬天穿貂,夏天脖子挎大金链子。 八十年代哈尔滨街头巷尾有一个谣儿说:“山炮进城,腰扎麻绳,喝瓶啤酒不知道退瓶。”我们凭啥退瓶? 简单说,我也是“山炮”进城,但是我语言天赋好,我能说一口流利的兴城县方言,你比如,二哥—呀,吃—了没? “徐包铺”名字小店大!可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包子铺”,菜品很多,店也不小,位置就在道外北马路地铁站3号出口旁边。 我昨天带大哥一进店,店里差不多座无虚席了,楼上楼下都是客人,这是一家响当当的中餐厅,中规中矩。 我们昨天要的“熏酱”,熏酱都是自家做的,很可口。小肚,粉肠,猪肝不硬不“才”,咬一口有湿润感。 尤其是一锅牛肉炖萝卜,那牛肉色泽鲜美,老人吃也入口即化的感觉,有滋有味。大哥73岁,退休前在铁路局管油料调配,吃遍中西,他连连说,这牛肉做的太好了。大哥甚至想去厨房看看厨师去,后来听说厨师是美女厨师,也就放弃了。 大辉小伙子跟我没见过面,只是这几年爱看我的段子。 昨天我本来打算暗访他的店, 吃完了告诉他我来过了,小伙子去年就说,克非叔回哈尔滨就来我店坐坐。 昨天他来店一转身看到我,一把抓住我的手,说哎呀克非叔,马上跟服务员说,这桌不许他买单!斩钉截铁风度翩翩。 紧接着让我们上二楼,又给我拿过来三瓶朝日啤酒,我之前要了一瓶。 他那么忙还陪我喝了两个多小时。让我非常感动,我又认识一个大侄子,我甚至佩服我自己,去“徐包铺”去的英明。不去损失很大。 喝酒的时候,我问大辉,你一下子就认出我来了吗?他说你跟国内老头不一样,一看有华侨范儿,哈哈。 网友诸君有机会去“徐包铺”品尝,包子贼拉好吃,我们要的韭菜鸡蛋馅。哇塞咬一口有小时候我母亲蒸的包子的感觉,馅大皮薄,韭菜鸡蛋绿是绿黄是黄,咬开也是艺术品。 旁边一桌是母子,那母亲也就30多岁,儿子五六岁,那母亲眼线细细分明,鼻子特别好看,嘴唇特别薄,哈尔滨漂亮女人咋这么多?多到“徐包铺“里也是,大辉说这对母子经常过来吃包子,儿子喜欢吃我家锅包肉。 我问大辉见过那孩子父亲没有? 大哥用脚在桌子底下踢我一脚,意思是在大侄子面前有一个好形象,这样不成为老“流氓”了吗? 大辉从小家庭教育好,他先前是干工程设计,也当过项目长,在建筑领域打拼过,他干餐饮跨界很大。 他说,做餐饮尤其就是做人,把顾客看做自己家亲人,你能给亲人用不好的食材做菜蒸包子吗?我家的包子猪肉都是定点配送,好猪好肉,我孩子媳妇也吃。我是这样想的,自己家人不吃,绝对不给客人吃!句句良心扎心实在。 哈尔滨小伙子大多数都风度翩翩,大气。 还是说上一句,网友诸君有机会去“徐包铺”看看去。
我好像又把天聊死了[笑着哭]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