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毛主席的肖像还能在北京天安门悬挂多久? 我的回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飘扬一天,毛主席的肖像就会在天安门悬挂一天! 天安门挂毛主席画像这事儿,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革命史,1949年开国大典前,画家周令钊接到紧急任务,照着毛主席和朱瑞的合影画开国大典像。 他画了幅戴八角帽的,毛主席眼神温和,可聂荣臻元帅一看,说衣领敞着不像样,这才改成扣紧的,这细节调整,看出当时对领袖形象塑造有多认真。 后来画像也换过样式,1950年辛莽画的免冠像,因为侧身角度,从左边看只能看见一只耳朵,老百姓议论纷纷,说"独耳主席"不吉利。 这下画家们明白了,得画正面标准像,到1967年王国栋画的版本定型,他用了个巧招儿——让毛主席眼神稍微往上看,这样不管你站在广场哪个角落,都觉得主席在看着你,这艺术创新,到现在都让人佩服。 挂画像的规矩也变过好几回,刚开始只在重大节日挂,1966年以后改成天天挂;最早还同时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孙中山这些中外伟人的像,后来就只挂毛主席的了。 1980年邓小平被意大利记者问"这画像要挂到什么时候",他斩钉截铁地说:"永远保留!"这话给画像的命运定了调。 别看这画像就是幅布画,它可是世界最大的手工绘制领袖画像!6米高、4.6米宽,画布比两层楼还高。 画家们用特殊丙烯颜料,画在玻璃钢底板上,这材料能扛住北京的四季折腾,春天沙尘暴、夏天大太阳、秋天狂风、冬天冰雪,画像颜色能保持一年不褪色。 每年国庆前换画像,那场面跟仪式似的,旧画像卸下来时,工作人员会仔细检查每一处笔触磨损;新画像半夜三点就开始挂,趁着日出前光线柔和好调整。 有大风,画像被吹得直晃悠,工作人员连夜加固,生怕出一点差错,这种较真劲儿,既是对艺术的尊重,更是对历史的敬畏。 这画像早就不只是幅画了,它成了中国人理解现代史的钥匙,老一辈人看画像,想起的是打仗时的苦日子;年轻人看,觉得这是国家稳定的象征。 外国领导人访华,看到这画像就明白中国政治文化啥样;海外游子回国,远远望见城楼上的画像,心里就踏实了。 画家们画这画像也费尽心思,周令钊用延安时期的生活照当蓝本,葛小光通过调整眼神实现"动态凝视",他们既要画得像,又要画出精神气儿,这画像就像个时光机,把革命年代的艰辛和今天的繁荣都装进去了。 现在有些国家,今天推倒这个领袖雕像,明天抹黑那个历史人物,中国不一样,我们用最庄重的方式记住开国领袖——这不是搞个人崇拜,是尊重历史连续性,毛主席画像挂在那儿,就是在提醒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得珍惜。 未来科技肯定更发达,说不定能用全息投影、动态影像这些新技术展示画像,但不管技术怎么变,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永远有它的位置。 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未来的引路人,等我们的孙子孙女站在广场上抬头看,看到的将不只是幅画像,更是一个民族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史,就像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只要中国还在前进,毛主席的画像就会一直挂在那儿!
橘子洲头的毛主席雕像建成后,有人曾给长沙市长写信:“毛主席40多岁下巴才有痣
【1评论】【10点赞】
Andy
伟人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早已与祖国山河融为一体,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蓝枫
我们村里,不少人家也挂有毛主席的画像
梦想成为会飞的猪
挂上伟人画像,照亮了整个中华大地,照亮了整个世界,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
烽烟彼岸
这个像是请人手工画的
赠光和日月
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迎着朝阳飘扬, 天安门城楼上毛爷爷画像与五星红旗同沐晨光。 红旗和画像凝聚着时代的风云, 毛爷爷目光饱含对山河对人民的深情和慈祥。 历经风雨画像色彩愈显鲜亮, 世代传承人民敬意日益绵长。 锦绣江山铭记伟人理想, 毛爷爷与人民相伴守望。
酒浅意深
for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