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湾省以后不要说收复了,也不要说回归了,因为根据我们的法律要求,我们1945年就从日本手里收复了台湾省,我们现在和台湾省要解决的是内务问题。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关于台湾的表述,最近又成了网上热议的话题,过去很多人习惯说“收复台湾”或者“台湾回归”,听起来顺口,但从法律和历史上来说并不准确。 其实,台湾在1945年就已经回到中国的怀抱了,现在两岸的问题是国家统一还没有完成,这是中国自己的内务,而不是要重新去“收复”。 有时候一个词语就能影响别人对问题的理解,所以表达准确特别重要,它代表着自信,也是一种态度。 回到历史,1943年的《开罗宣言》写得很清楚,日本窃取的台湾和澎湖群岛必须归还中国,两年后的《波茨坦公告》再次确认了这个条款必须落实,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时,也同意遵守这些内容。 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公会堂,中国政府代表陈仪接受了日本投降,从那一刻起,台湾就重新纳入中国的版图,这不仅是政治仪式,更是法律上的归属。 和香港、澳门的情况不同,香港和澳门是殖民地,通过不平等条约被外国割占,所以后来说的是“回归”;台湾则是战胜国合法收回的,已经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存在“还要回归”的问题。 在国际上,这一点也得到了广泛承认,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份。 联合国在实际操作中也这么做,比如算会费的时候,台湾的经济数据就是直接并入中国,各类国际组织里,台湾没有国家地位。 世界贸易组织里,它是以“台澎金马单独关税区”的名义加入的,奥运会赛场上,台湾运动员以“中国台北”的身份参赛,世界卫生大会也没有给台湾单独的席位,这些都说明一个事实:台湾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有些人喜欢拿1951年的旧金山和约说事,说那里没写台湾归谁,但中国根本没参加那次会议,这份文件在法律上没有效力,真正决定战后格局的,是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 再加上联合国的决议,国际社会绝大多数国家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即便美国在一些文件里玩文字游戏,也不得不在联合公报里承认台湾属于中国。 台湾问题的根源并不是领土争端,而是内战的遗留,1949年,国民党战败退守台湾,在岛上建立了一个临时政权,那之后两岸长期分治,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台湾不是被外国占领的失地,而是国家统一尚未完成的部分,这一点必须说清楚,不然就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制造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 外部势力和部分台独分子很喜欢在语言上做文章,西方媒体报道时经常用“take back Taiwan”或者“return to China”这样的字眼,看似中性,其实是在暗示台湾不属于中国。 官方的文件和发言逐渐规范用词,强调“统一”“内务”,就是为了避免陷入这种话语陷阱。 普通人日常讨论时,也要注意这些表达,如果我们自己老说“收复”“回归”,就会让人误以为台湾曾经和中国分开过,这不符合事实。 从现实层面看,两岸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上,台湾对大陆的依赖非常明显,两岸贸易额每年都很大,台湾大量出口电子产品和半导体设备,主要市场就在大陆。 文化上,台湾和大陆有着相同的语言、血脉和习俗,无论是闽南话还是客家话,都和福建、广东有直接联系,这些都是无法切割的纽带。 中国大陆一直主张和平统一,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首选方式,多年来出台了很多惠台政策,鼓励台湾同胞来大陆投资、求学、生活,推动两岸交流。 与此同时,大陆也明确表达底线,如果有人试图推动“台独”,导致台湾脱离中国,国家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领土完整。 《反分裂国家法》已经把这个原则写进法律,解放军在台湾周边的演训,也是在提醒外部势力和分裂分子不要低估中国的决心。 台湾问题已经不是领土归属的问题,早在1945年就解决了,今天我们面对的,是如何完成统一、如何化解分裂势力带来的阻力。 用准确的表述,是在告诉世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历史事实和法律结论,不要再说“收复”,也不要说“回归”,因为这会模糊台湾的真实地位。 现在我们和台湾省要解决的,就是国家统一的最后一步,这是中国自己的家务事,任何外人没有资格插手。 语言能塑造认知,表达能传递立场,我们需要用清晰、自信、合乎事实的说法,把台湾问题放在正确的位置上,这样不仅能让国际社会看清中国的态度,也能让台湾民众感受到大陆的坚定和诚意。 台湾属于中国,这一点已经写进了历史,也写进了法律,未来要做的,就是完成国家的统一,实现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愿望。
果然不出所料:九三阅兵刚结束,台海出现新情况,五角大楼急找大陆!据了解可知,我
【5评论】【3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