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军事观察家,这次,都被我们耍了。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在等轰 - 20,结果呢?我们从幕后,直接掏出了一个他们连名字都没听说过的、更致命的 “王炸”—— 东风 - 61。 2024 年 2 月,英国《简氏防务》记者米勒在陕西某航空零部件厂对面租了间民房。 他每天早上五点就架起长焦相机,镜头死死盯着厂区大门,笔记本上记满 “轰 - 20 机身蒙皮参数”“隐身涂层运输特征”。 编辑部给他的死命令是 “拍到轰 - 20 零件,就算头版”。 可蹲到 4 月,他只拍到过三辆运铆钉的卡车、两次送盒饭的电动车,连块像样的机身碎片都没见着。 期间中情局的 “锁眼” 卫星还掠过厂区上空,传回的画面里,那架蒙着彩布的机身始终没揭盖,分析师们却在报告里笃定:“轰 - 20 试飞进入倒计时,彩布是防泄密的伪装。” 2024 年 7 月,西北某试验场的夜空亮了一下。美军驻卡塔尔的 “铺路爪” 雷达站,分析师卡特盯着屏幕上的弹道曲线直皱眉:高度比东风 - 41 低 30%,速度却快 1.2 倍。 他翻出之前的测试数据比对,觉得 “应该是东风 - 41 的区域改进型,缩减射程换突防速度”,随手在报告上画了个勾,归类到 “常规威慑武器” 文件夹。 没人注意到,这次试射的残骸坠落点偏了 120 公里,现场没找到传统助推器,那是东风 - 61 在藏锋芒,用短弹道骗雷达,用无尾翼设计藏型号,全程没跳出美军的 “老认知”。 2025 年 1 月,内蒙古草原上,东风 - 61 的发射车正在跑越野测试。 16 轮的重型底盘碾过冻土,时速飙到 60 公里,车身上的伪装纹路跟枯草色几乎融为一体。 测试员老张拍了拍驾驶舱:“这‘草原猎豹’,卫星从天上看,跟辆普通货车没区别。” 车旁的液压支腿一伸,30 秒就把车身固定稳,比东风 - 41 快了一半 。 这是为了快打快撤,毕竟在野外,多等一秒就多一分暴露风险。 而此时北约的 “轰 - 20 进度报告” 已经更到第 51 版,还在分析 “轰 - 20 的弹舱能装几枚巡航导弹”。 2025 年 9 月 3 日阅兵当天,米勒挤在媒体区,相机还对着天空 —— 他前晚刚跟编辑部保证 “轰 - 20 肯定压轴”。 结果 16 辆东风 - 61 发射车开过来时,他手一抖,相机差点砸地上。 导弹筒上 “DF-61” 的白字刺眼,车身上的液压支腿他从没见过,旁边的美国武官史密斯急忙掏平板查情报库,翻了十分钟都没找到这个型号,脸瞬间白了。 阅兵后第五天,韩国萨德基地搞了次紧急测试。模拟东风 - 61 的靶弹刚升空,AN/TPY-2 雷达屏幕就乱了: 12 个信号源同时冒出来,有快有慢,有的还释放电磁干扰。操作员按流程发射拦截弹,打光 6 枚标准 - 3,只拦到 3 个诱饵,真靶弹早 “砸” 中了模拟目标。 基地指挥官对着通讯器吼:“这玩意儿根本分不清真假!” 关岛安德森基地更慌。 9 月 12 日,美军突然把两个 “爱国者” 导弹连调去澳大利亚,说是 “优化布局”,私下里士兵们都在说: “东风 - 61 飞过来只要 22 分钟,比轰 - 20 快一半,等雷达发现,可能只剩 10 分钟躲。” 之前摆出来的 “反导自信”,早没了踪影。 台湾地区 “防务部门” 动作更急。之前官网写着 “雄风 - 3 能反制大陆导弹”,9 月 15 日悄摸全删了,换成 “加强民防掩体”。 有台媒拍到,东部沿海连夜挖地下工事,还买了一批简易防空洞 —— 明眼人都知道,怕东风 - 61 的发射车部署到福建,随时能覆盖全岛。 南海的菲律宾也收敛了。之前跟着美国闯岛礁邻近海域,现在巡航范围主动缩了 100 海里。 国防部长在记者会上含糊其辞:“我们主张对话”—— 没人说破,卫星在南海某岛礁拍到了东风 - 61 的车辙,那车能在丛林里钻,比固定发射井难防多了,美军的 “保护伞” 根本没用。 米勒现在还在陕西蹲守,只是镜头转了方向,对着西北的公路。 他在最新报道里写:“我们盯着天空找轰炸机,他们早把更利的剑藏在了地上。” 史密斯给五角大楼的报告里也承认:“花两年追轰 - 20,漏了真正的威胁 ,这种不按剧本出牌,比武器本身更可怕。” 东风 - 61 亮出来,从不是为了炫耀。是告诉全世界:中国的国防,不会跟着别人的节奏走。 信源:抗战80周年阅兵首秀东风-61镇国利器——搜狐
东风5的A、B、C[微笑]DF5C似乎又回到5A的模式,很多人说是5A那样的单弹
【3评论】【7点赞】
老猫
我赶紧查了下日历,今天还是9.5号,没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