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立陶宛高调宣布与台湾地区合作,在美国支持下共建五大芯片工厂,承诺创造数万个高薪岗位,媒体欢呼这是“立陶宛的黄金机遇”,民众满怀期待,政府更是将这一计划视为经济转型的关键棋子。 四年后,这场被寄予厚望的合作只剩下一地鸡毛,曾经承诺的芯片工厂不见踪影,预期的工作岗位化为泡影,而立陶宛却不得不面对与中国关系恶化带来的经济后果。 以前立陶宛的木材、农产品等很多东西都能卖给中国,生意做得不错,关系一僵,中国不买了,立陶宛的商人们损失惨重,眼睁睁看着市场丢了,只能着急上火,最后没办法,政府还得自己掏钱补贴这些受损的企业,等于全民买单。 立陶宛折腾一圈后或许才想明白,他们高官最近承认当初允许设立那个办事处可能真是步错棋,原本指望能换来大笔投资,结果什么都没捞着,这就像个老实人信了别人"跟我混保证发财"的承诺,果断跟老伙伴闹翻,结果发现对方光说不练,而原来的关系也搞僵了,最后发现自己成了冤大头。 立陶宛这事,说起来挺让人唏嘘的,它给我们活生生地上了一课,在国际上混,尤其是小国,真的不能太天真。 别人嘴上说的投资和项目再好听,钱没到账、工地没开工,那都是虚的,要是为了这些空头支票,先把手里稳赚的生意停了,这账怎么算都亏。 大国打架,小国最好别轻易站队, 国际政治就像大佬打架,小国凑太近,最容易受伤,一不小心就成了棋子,甚至成了“炮灰”,立陶宛就是太积极地去选边站,结果两头不落好,最聪明的做法,应该是谁都不得罪,跟谁都保持好关系,左右逢源才对。 经济和政治,最好分开看, 跟谁做生意赚钱,就跟谁做,别非要把生意和政治立场绑在一起,用自己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去换一个虚无缥缈的政治支持,这风险太大了,过日子要的是实惠,面子不能当饭吃。 总之,立陶宛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得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能光听别人说啥就信啥,得看看对方靠不靠谱,得想想最坏的结果自己能不能承受,千万别被当枪使了,还替别人数钱,脚踏实地,把自己日子过好,比什么都强。
台湾内部终于有人把话彻底挑明了!前国民党高层蔡正元,最近直接摊牌,给大陆指了条“
【103评论】【8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