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明孝宗看到宫女在收集入厕用的“蚕丝手纸”,他好奇地上前询问:“你收集这个脏东西做什么?”宫女的回答,令他大感惭愧! 1494年的一个午后,明孝宗朱祐樘在御花园里散步。 走着走着,他闲逛到了东侧净房附近,无意间瞥见一幕奇景。 一名身着青布宫装的小宫女,正蹲在墙根里,将几张揉皱、沾着污迹的雪白丝帛,捡拾进身旁的竹篮。 那丝帛,孝宗一眼认出,正是他每日如厕所用的御供“蚕丝手纸”。 帝王心头疑窦顿生,上前询问缘由。 宫女战战兢兢的回答,却让这位以仁厚著称的君主,第一次真切触摸到了宫墙之外民生的刺骨冰凉。 明孝宗朱祐樘,这位明朝第九位皇帝,登基于成化末年的一片颓势之中。 父亲宪宗宠信万贵妃,朝政昏暗,厂卫横行,国库空虚,民生凋敝。 孝宗幼年历经坎坷,深知民间疾苦,即位后勤于政事,任用贤能,意图重振朝纲。 然而,深居九重宫阙,纵使心怀仁念,帝王日常的奢靡用度,也早已被层层宫规和惯性所包裹,成为一种无意识的特权。 这御用的“蚕丝手纸”,便是其中一例。 此纸并非凡品,乃是由江南织造局特贡,选用头茬春蚕吐出的最细软丝绒精心织造而成。 质地轻薄如蝉翼,触手温软柔滑。 据传,仅一尺见方的一张纸,便需耗费十数只春蚕毕生的吐丝量。 在宫中,此等珍物仅供帝后如厕之用,用后即弃入净房特设的木盆。 第二天一大早,有专人运出宫外掩埋。 那日,孝宗帝自漫步御花园散心。 行至僻静处,撞见宫女柳儿正偷偷拾捡这些“秽物”。 小宫女不过十五六岁年纪,突然见到皇上,吓得魂飞魄散。 她赶紧跪地请安,一旁的竹篮倾倒,几张刚拾起的蚕丝纸散落泥中。 孝宗见她惊恐万状,心生怜悯,令她起身。 接着,问出了心中的疑惑:“此等污秽之物,拾之何用?” 柳儿惊魂稍定,仍不敢抬头:“奴婢家乡去年大旱,颗粒无收。父母贫苦,连粗麻布衣都穿不起。这蚕丝纸虽已污损,可是洗净后能拆解掺入棉线中,织出的布匹结实耐穿,即便只做双鞋底,也能让家人少受些冻馁之苦。” 宫女一席话,让孝宗怔立当场。 登基以来,他虽常听阁臣奏报“民生多艰”、“赋税繁重”,但那些奏疏上的文字,终究没有实物真切。 此刻,眼前这卑微宫女手中沾泥的蚕丝纸,却像一把锋利的锥子,刺穿了宫廷的华美表象,将宫墙外百姓的饥寒交迫摊开在他眼前。 他猛然意识到,自己每日如厕时随手一掷的“秽物”,竟是江南蚕农十数只春蚕的心血结晶,是无数家庭赖以维生的珍贵资源! 这奢靡无度的背后,是地方官吏为完成贡额对百姓的层层盘剥。 他忆起不久前江南织造局的奏报,提及为赶制贡纸,蚕农需日夜煮茧缫丝,甚至有农户为凑足贡额,被迫卖掉耕牛。 当时他只当是寻常公务,批个“知道了”,如今想来,字里行间竟是民脂民膏与无声血泪! 当夜,孝宗紧急召见户部尚书周经与内监总管陈宽。 他面色沉郁,将白日所见所闻和盘托出,随即颁布旨意。 “即刻停止江南织造局进贡蚕丝手纸!宫中自即日起,一律改用普通竹纸。” 他告诫臣下:“宫中用度,当以节俭为天下先。朕之一餐一饭,一纸一笔,皆取之于民,关乎百姓生计。此等奢靡无益之物,实乃朕之过也!” 然而,孝宗并未止步于此,他深知积弊非一日之寒。 严令户部会同内府,彻底核查全国各地进贡清单。 凡属奇珍异宝、奢华玩物,诸如金丝楠木家具、珍珠镶嵌器皿、名贵皮毛绸缎等非必需之物,一律停止采办。 所省下的银两,尽数拨付受灾州县,用于赈济灾民、兴修水利、恢复生产。 圣旨下达,效果立竿见影。 江南蚕农闻讯,如释重负,许多濒临破产的农户得以喘息,桑园蚕室重现生机。 消息传至朝堂,文武百官震动。 一时间,京官外吏纷纷效仿,裁撤府中冗员,削减宴饮开支,简朴之风兴起。 孝宗本人更是将节俭刻入骨髓。 龙袍旧了,命尚衣局缝补再穿,御膳每餐严格限定四道菜。 帝王起居,一改前朝奢靡旧观。 然而,改革之路并非坦途。 不久,四川官员紧急上奏:“自停贡御用野蚕丝绸,山中野蚕竟停止吐丝,依赖此业为生的万千织户顿失生计,恳请陛下恢复旧制,以安民心。” 奏折摆在孝宗案头,令他陷入沉思。 他深知地方官员或有夸大其词、维护既得利益之嫌,但“野蚕停丝”的传言背后,确实反映了贡赋制度骤然变革可能引发的产业链震动与民生阵痛。 一边是厉行节俭、减轻民负的初衷,一边是地方骤然失业、可能引发动荡的现实。 权衡再三,这位务实的君主最终下旨,对四川等地的特殊情形予以酌情考量。 在杜绝浪费的前提下,恢复了部分且能惠及地方民生的特种丝绸贡奉。 明孝宗朱祐樘在位十八年,史称“弘治中兴”。 这段相对清明的时期,政治较为稳定,经济有所恢复,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君主的节俭绝非小事,它关乎千万黎庶的温饱,关乎国家财富的积累,更关乎民心向背与王朝气运。 主要信源:(文汇报——中国好皇帝的双子星——赵祯与朱祐樘)
看到9.3大阅兵那么多厉害的武器装备后,沈富雄告诉赵少康:“你要做豪猪都会饿死!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