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所有人,尤其是女生,重启人生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回收心力。人最有魅力的时候,是对周围一切人和事物都不在乎的时候。不在乎他人的评价和眼光,不在乎是否有存在感,永远有自己的节奏和步伐,明白好与不好都是别人的生活,与自己无关。
刷到一个博主分享了她的“觉醒时刻”:之前总怕被朋友落下,每次群里约饭哪怕刚加班结束也会赶去,看到大家聊最新的奢侈品、晒海外度假照,她一边强装参与,一边偷偷攒钱买同款包,结果越过越穷,连房租都交不起。
直到某天她家人生病,急需一笔钱做手术,这时候联系那些饭局朋友,个个都说最近经济紧张,手头不宽裕,无奈之下她只能刷爆信用卡,陪护期间偶然撇到镜子里憔悴的自己,她突然意识到,原来所谓的安全感,从来都不是别人能给的。
人最大的靠山,只会是自己,比起讨好别人,自己的过得舒服才是最重要。把精力用在别人身上,则拧巴、贪婪又扭曲,专注自己时,人生立马豁然开朗。
家人出院后,她也彻底醒来,和过去果断告别,删了那些只能约饭喝酒的朋友,开始试着“回收”自己的注意力。
把过去用来应付别人的时间,花在了取悦自己上,会在休息时一下午泡在书店,选本喜欢的书,配一杯热拿铁,过得又慢又扎实;不再跟风买网红护肤品,而是根据自己的肤质选简单的套装;会在每天睡前花15分钟冥想静坐——有时候只是听着白噪音放空,有时候会轻轻按摩太阳穴,把一天的疲惫都揉散。
慢慢发现,皮肤不怎么冒痘了,连以前总紧绷的肩颈,也渐渐放松下来。
想起之前看《小森林》时,市子在乡下种稻、做果酱,不关心东京的潮流,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只是认真对待每一季的作物,用心做好每一顿饭。当时觉得这样的日子太“慢”,现在才懂:慢下来,不是落后,而是给生活留够和自己对话的时间。
那位博主,后来她辞掉了消耗自己的工作,找了份离家近的编辑岗,工作之余开始在网上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慢慢的做出了一个小有影响力的账号,不少出版社和广告主都开始找她合作,用最舒服的方式,活成了别人眼里的‘优秀’。
其实我们都曾在“别人的世界观”里迷失:觉得要像别人一样忙碌才叫努力,要像别人一样光鲜才叫成功,却忘了人生最珍贵的,是找到自己的节奏。那些消耗你精力的“无意义比较”,实在没必要放在心上。
真正的幸福从不是“比别人好”,而是“为自己好”:可以一个人逛街,不用在意路人的眼光;可以宅家一整天,不用觉得“浪费时间”;可以每天留15分钟给冥想,在独处中找回内心的平静。
当你把注意力从外界收回来,专注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会发现:原来不用追赶的人生,这么轻松;原来和自己好好相处的时光,这么珍贵。
以上,望你启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