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2004年,王端鹏考了749分,离高考总分只差1分,成为了山东高考状元,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9-11 22:41:03

[太阳]2004年,王端鹏考了749分,离高考总分只差1分,成为了山东高考状元,后来的他在做什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端鹏) 2004年,一个叫王端鹏的山东烟台男孩,在高考中考出了749分,理综满分,总分只差一分满分,这个分数,在当年简直就是个神话,连他的班主任于志刚都觉得“不可思议”。 但这个故事如果只停在这里,那就太没意思了,分数只是一个起点,真正精彩的是这位“神人”后来做出的选择。 你可能会以为,能考出这种分数的,八成是个只会刷题的书呆子,但王端鹏恰恰相反,他的父母都是老师,却最怕他读死书,母亲教他下棋、画画,培养感觉;父亲是个运动迷,就带他散步、游泳、谈心。 这种教育方式,塑造了一个完全“非典型”的学霸,在烟台二中,他不只是学习委员,还是学校辩论队的骨干,2002年就帮学校拿了冠军。 篮球、羽毛球玩得溜,英语演讲比赛也能拿特等奖,他的学习观也很通透,常跟同学分享经验,但总会加一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这种全面的素质,让他有了超强的抗压能力,高考前一天他还发着低烧,结果一点没影响发挥,这可不是光靠背书就能做到的。 高考后,他没有被光环冲昏头脑,冷静地选择了清华大学的化学工程系,在清华,他依然保持着好习惯,图书馆是常去的地方,运动场上也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导师们都说,这孩子沉稳、不骄不躁,是搞学术的好苗子。 大学毕业,他又面临一个十字路口,和父母商量后,他决定去世界顶尖的学府看看,于是,他先后进入美国的杜克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深造,在那里,他享受着免费的研究资金和场地,结识了更多学术牛人,学习比在国内还要刻苦。 他出国的决定,在国内引起了不少议论,很多人觉得,这种顶尖人才出去了,肯定就是“滞留美国捞金”,不会再回来了,这种声音,在他拿到硕博学位后,变得更加刺耳。 很快,考验就来了,一家美国化学研究公司向他递来橄榄枝,开出了极高的薪水和优厚的福利,甚至承诺帮他搞定美国绿卡,当时,美国正用这样的条件在全球网罗理科人才。 面对这样的诱惑,王端鹏的选择让所有质疑者都闭了嘴,他拒绝了,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当初说的话:出国是为了接触更好的学习条件,最终目的是学成归来,为祖国做点事。 回国后,他进入中国科学院,成了一名普通科研工作者,研究方向是高分子化学,一开始,他跟着老院士们学习,经常在实验室工作到深夜,从零开始积累。 到了2020年,他已经成长为项目研究组的骨干,开始带领更年轻的团队攻克难关,他的研究,总是瞄准国家最需要的地方,2021年,他启动了新一代锂电池的研究,目标是建立一套高效的生态回收系统。 后疫情时代,他又迅速将高分子化学的知识应用到生物医学领域,他与中科院院长白春礼等人合作,研究新型纳米高分子材料,希望用它来及时检测病毒、追踪传播轨迹,甚至指导疫苗研发。 到了2022年,他的研究重点又转向了如何让这些纳米材料进入人体后,副作用降到最低。 十几年过去,人们再提起王端鹏,关注点早已从那个惊人的749分,转移到了他归国奉献的这份初心,他用自己的路证明了,真正的卓越,不是一时的分数,而是在人生的每个十字路口,都能选择那条更有价值的道路。

0 阅读:11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