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是众所周知的新疆收复功臣,然而实际上,在战争时期,他一直在甘肃肃州(现称酒

炎左吖吖 2025-09-12 09:46:16

左宗棠是众所周知的新疆收复功臣,然而实际上,在战争时期,他一直在甘肃肃州(现称酒泉)坐镇指挥,并未亲自涉足新疆。真正领兵前线,击败阿古柏和白彦虎的是刘锦棠,他是当时前线的总指挥,有“飞将军”之称。 左宗棠生于湖南湘阴清寒之家,虽十四岁便考中秀才,二十岁中举,却屡次在进士门槛前折戟沉沙。 但是,科举的失意并未磨灭他的心志。 他转而钻研经世致用之学,对地理、兵事、农政、水利无不涉猎。 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东南时,这位蛰伏已久的“湘上农人”终于迎来施展抱负的契机。 他先后辅佐张亮基、骆秉章等湖南巡抚,从幕僚擢升为浙江巡抚、闽浙总督。 在任期间,他不仅平定太平军,更在福州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家专业造船厂,福州船政局,开洋务运动之先河。 然而,真正将左宗棠推向历史巅峰的,是西北的危局。 1866年,他被任命为陕甘总督,肩负起平定捻军和陕甘回民起义的重任。 他采取“先捻后回”的策略,并在兰州设立制造局,为后续征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趁乱入侵,占据南疆,建立伪政权“哲德沙尔汗国”。 沙俄则趁火打劫,1871年强占伊犁。 一时间,新疆大部沦丧,西北门户洞开。 消息传至京师,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认为国家财力有限,应优先保障东南海防,主张放弃新疆。 此言一出,朝野哗然。 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拍案而起,他力陈利害:“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这份见识深远、言辞恳切的奏章最终打动了清廷最高决策者,确立了“海防塞防并重”的国策,并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全权督办新疆军务。 此时,左宗棠已65岁,且身患疾病。 但他还是接下了这副千斤重担,并决定抬棺出征。 “不收复新疆,誓不生还!” 左宗棠深知新疆地域辽阔、补给线漫长、作战环境极端恶劣,并未急于冒进。 他将大本营设在甘肃肃州,远离前线却总揽全局。 一方面积极筹措军费,另一方面,命令部队在哈密等地广开屯田,以减轻补给线的压力。 同时,他制定了“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的清晰战略。 真正在前线冲锋陷阵、浴血拼杀的,则是左宗棠精心挑选的得力干将刘锦棠。 这位年仅三十出头的湘军将领,勇猛善战,尤擅指挥炮兵,有“飞将军”之称。 1876年,在左宗棠的周密部署下,刘锦棠率领一万三千名精锐湘军,越过星星峡,直插北疆。 他们克服了缺水、酷暑等重重困难,一路挖渠引水,修筑堡垒,稳扎稳打。 随后的9月,清军兵临乌鲁木齐外围要塞古牧地。 刘锦棠指挥炮兵精准轰击,炸塌城墙,守敌溃败,盘踞乌鲁木齐的阿古柏部将白彦虎仓皇南逃至托克逊。 随后清军围攻玛纳斯南城,遭遇守敌依托坚固工事和先进火器的顽强抵抗,初战受挫。 刘锦棠审时度势,调集金顺、荣全等部援军,11月6日发起总攻,最终破城,歼灭了守敌马有才、海晏等部。 最终,北疆终于评定。 清军利用冬季休整,积蓄力量。 1877年4月,冰雪消融,刘锦棠挥师南下,直捣阿古柏精心布防的达坂城。 4月26日,清军乘胜攻克托克逊、吐鲁番,阿古柏之子海古拉狼狈逃窜。 5月,阿古柏在绝望中暴毙,其子伯克胡里与海古拉为争权内讧,海古拉在逃往喀什途中于阿图什桥被刺杀。 清军抓住战机,8月发起秋季攻势,10月24日收复阿克苏。 此时,喀什汉城守将何步云反正归清。 刘锦棠当机立断,率军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12月17日兵临喀什城下,以炮火轰开城门,克复南疆重镇。 1878年1月2日,清军收复和阗,伯克胡里与白彦虎率残部逃入沙俄境内。 至此,除伊犁外,新疆全境光复。 这场历时一年半的远征,刘锦棠在前线浴血奋战,左宗棠在肃州遥控指挥,君臣同心,成就了晚清历史上最辉煌的武功之一。 新疆收复后,左宗棠并未停歇。 他一面积极部署军事力量于伊犁边境,支持外交谈判,最终促成曾纪泽于1881年与沙俄签订《中俄伊犁条约》。 另一方面,他力主新疆建省,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管辖。 1884年,清政府正式设立新疆省,左宗棠力荐的刘锦棠成为首任巡抚。 左宗棠本人则在新疆大局已定后,于1881年调任两江总督,继续推动洋务事业。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年逾古稀、疾病缠身的他再次临危受命,赴福建督办军务,积极布防。 然而,长年的戎马倥偬和呕心沥血耗尽了他的生命。 1885年9月5日,病逝于福州任上,享年七十三岁。 而那位在收复新疆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飞将军”刘锦棠,在首任新疆巡抚后,于1891年调离,晚年境遇不佳,1894年病逝于安徽,年仅五十岁,令人扼腕。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伟业,不仅在于他力挽狂澜的勇气和运筹帷幄的智慧,更在于他深远的战略眼光和为国家领土完整不惜以死相拼的赤胆忠心。 主要信源:(金台资讯——袁南生:左宗棠是世界级的外事战略家)

0 阅读:83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