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起俄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免签##俄罗斯赴华旅游人数激增#🇷🇺中俄旅游交

彼得堡的肥天鹅 2025-09-15 17:36:49

#今日起俄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免签##俄罗斯赴华旅游人数激增# 🇷🇺中俄旅游交流史大揭秘:从艰难起步到免签曙光!🇨🇳 🇨🇳🧳🇷🇺 一年互免签证试点今日启动! 回首过去,中俄之间的旅游交流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 让我们一起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双方人文往来如何从无到有、日益密切。 🧳上世纪50 - 60年代,中苏专家互动频繁,不过那时候大多是公务交流,旅游还只是个“小透明”。 🚌真正的旅游交流大幕,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拉开的。苏联作为中国的邻居,是最早被接待游客的国家之一,苏联人也纷纷踏上了中国的土地。而这其中的“先锋”,就是黑龙江(俄方称阿穆尔河)对岸的阿穆尔州,最初的互访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布拉戈维申斯克的记者们翻出了超珍贵的资料: 🔹1984年,第一批中国游客从黑河来到布拉戈维申斯克。这可是苏中关系中断四分之一个世纪后的首次到访!两地直线距离才600米,但当时游客得绕行500公里,这路途也是够曲折的。 🔹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长利亚什科回忆说:“当时中国游客先坐火车到哈尔滨,再到我们这边的边境口岸格罗杰科沃,接着去哈巴罗夫斯克,最后才乘飞机抵达布拉戈维申斯克。第一旅游团走进我办公室时,有位游客走到窗边,指着黑河方向跟我说,那是他的家住的楼,隔着江不用望远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1988年9月24日,布拉戈维申斯克和黑河之间首次开通了一日游。这旅游规则还挺有意思: 🔹实行“对等旅游”,多少苏联游客去黑河,就有多少中国游客去布拉戈维申斯克。每周双方各组织两批团体旅游(每团40人),停留时间完全一样,只包含午餐和晚餐,不提供住宿,只能团队出行,不能个人行动。中国方面周三、周六派团,苏联方面周二、周五派团,行程大约11小时。 🔹为了方便购物,苏联游客能拿到50元人民币,中国游客则由苏方提供50卢布。双方还为游客提供了各种贴心配套服务。 🔹苏联第一家开辟对华边境旅游业务的公司是“阿穆尔旅行社”。 🔹当时苏联游客去中国甚至不用护照,凭国内身份证件就能出境,这也太方便啦! 🔹截至1988年12月30日,黑河和布拉戈维申斯克共接待了12个对等旅游团。苏联游客带去衣物、餐具、儿童玩具,在中国换购皮夹克、运动服、化妆品等商品。在旅游交换的最初几年,黑河的中心大街上全是商贩,出售金属餐具、各种日用品、帽子、大衣、苏军大衣等。 👥每年想去中国旅游的申请人数高达6 - 7万人。后来互换频率逐渐提高到每天一批,再到每天5 - 6批,需求那叫一个旺盛。各企事业单位先列报名名单,工会再讨论确认人选,每个人都要批准,所以常常要等好几个月。这种情况持续了至少4年,当时在远东地区,“阿穆尔旅行社”可是唯一开展对华旅游业务的公司呢。 📜1992年,中俄签署了互免签证旅游协议(不过直到1997年,游客还是不能自行)。旅游目的地范围也扩大了。 📈1989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戈尔巴乔夫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两国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到1991年,双边旅游交流人数已达2万人次。 📅1993年1月3日,中俄双方在谈判中讨论了在海关实行“绿色通道”和“红色通道”并进行抽查,以缩短通关时间,还提出在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关开设人民币与卢布兑换点,增加俄联邦居民的对外购物额度。双方也慢慢迈向多日游。 🔹最初的通关点是在临时搭建的检查站和海关大棚里。1989年,布拉戈维申斯克边境检查站升格为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关。江岸边搭起一排活动房屋,里面有边防、检疫、动植物检疫等部门。90年代初,这些活动房被带供暖的大型机库取代,用于边防、护照和海关检查。 🔹1989年9月12日,布拉戈维申斯克—黑河国际轮渡口岸正式开通。 ✨看看中俄(苏)当年的互访旅游,起步多艰难啊!也正因如此,今天的免签对俄罗斯人来讲才显得格外珍贵!真心希望不久的将来,中国游客也能免签来到俄罗斯联邦,一起感受这片土地的魅力!💕 ​

0 阅读:0
彼得堡的肥天鹅

彼得堡的肥天鹅

作家,著有《基辅1941—史上最大合围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