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在SWIFT份额暴跌,引发华尔街如坐针毡。 2025年前8个月,人民币在SWIFT系统里的份额一路下跌,从3月的4.13%掉到4月的3.50%,5月更是跌到2.89%,6月和7月也没反弹,直接让加元超车,排名跌到全球第六。 这样的下跌速度和幅度,超出了不少金融机构的预期,部分媒体甚至发出 “人民币国际化是不是凉了?” 的疑问。 华尔街的反应最为直接。多家投行的分析师在报告中提到,人民币 SWIFT 份额的下跌可能影响全球贸易结算格局,尤其是对那些与中国有密切贸易往来的企业。 纽约一家对冲基金的交易员透露,那段时间办公室里讨论最多的就是人民币份额下跌的影响,部分投资者开始调整与人民币相关的资产配置,市场出现短暂的波动。 白宫方面也因这一数据面临压力,有议员公开质疑此前针对中国的金融政策是否起到了反效果,认为当前局面是 “政策失误导致的大祸”。 但表面的数据下跌背后,却藏着一场不为人知的大布局。在人民币 SWIFT 份额下滑的同时,中国与多个国家的本币结算合作正在加速推进。 2025 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中,本币结算占比提升至 35%,较去年同期增长了 8 个百分点。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企业在与中国进行橡胶、棕榈油贸易时,越来越多地选择使用人民币或本国货币直接结算,不再依赖美元作为中间货币。 除了东盟,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本币结算合作也取得新进展。沙特阿拉伯在向中国出口石油时,首次尝试用人民币结算部分订单,这一突破为后续更多能源贸易采用本币结算奠定了基础。 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本币结算占比早已超过 50%,2025 年双方进一步扩大了合作范围,在矿产、农产品贸易中也推广本币结算,有效降低了对 SWIFT 系统的依赖。 与此同时,中国自主研发的跨境支付系统 CIPS 的交易量持续增长。2025 年前 7 个月,CIPS 处理的跨境支付金额同比增长 42%,覆盖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增加至 130 多个。 不少跨国企业开始同时使用 SWIFT 和 CIPS 系统进行结算,以分散风险。欧洲的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表示,由于与中国子公司的业务往来频繁,使用 CIPS 结算不仅能降低手续费,还能缩短结算时间,提升资金周转效率。 这些变化表明,人民币 SWIFT 份额的下跌并非意味着国际化进程受阻,而是中国在推动货币国际化过程中,采取了更加多元的策略。不再单一依赖 SWIFT 系统,而是通过加强本币结算合作、完善自主支付系统等方式,构建更具韧性的跨境支付网络。 华尔街逐渐意识到这一点后,不少机构开始重新评估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部分投行在最新报告中调整了对人民币的展望,认为其长期国际化潜力仍值得期待。 目前,人民币在 SWIFT 系统的份额仍处于低位波动,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本币结算合作和 CIPS 系统的发展势头良好。这场看似 “份额下跌” 的背后,是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的主动调整,也是全球货币体系多元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人民币在SWIFT里的份额跌了,华尔街那帮大佬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
【2评论】【10点赞】
大头
证明中国国际结算另起炉灶进入实测性阶段了!
沈三岁
这是中国与美国逐步脱钩的又一个重大进展
商旅会林
便宜又安全快捷的高铁不好?谁踏玛还愿意坐霉痢溅那又贵又慢又危险的老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