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64年,伟人在开会时,看到了正在抽雪茄的李先念,李先念随手递给了伟人一根,谁知伟人却说道:“先念啊,你抽这么好的烟,也不告诉我。” (参考资料:2014-02-03 解放日报——开国领袖工资揭秘:毛泽东和江青均为月光族(图)) 一说起毛主席,很多人脑海里都会浮现他指点江山时,指间夹着一根烟的形象,但这缕青烟,如果只被看作一个简单的个人癖好,那就太浅了,实际上,它更像一面三棱镜,从截然不同的角度,照见了一个领袖在宏大叙事之外的个人侧面。 在经济这面棱镜下,烟草几乎是他财务报表上一个沉重的“赤字”项目,从60年代初期开始,他的月薪就固定为404.8元,直到去世这个数字都没动过,可别以为这是笔巨款,掌管他生活开支的吴连登,要用这笔钱应付一张长长的账单。 每月10元的党费是雷打不动的,房子、水电加家具租赁又要划走80多块,他还要承担李敏、李讷、毛远新,乃至江青姐姐李云露的生活开销,给每个孩子的资助标准从15元涨到了30元。 家里人私事用了公车,他坚持要按价付钱;招待黄炎培、章士钊这样的民主人士,或是老家来的亲戚朋友,食宿交通医疗,全得从他自己腰包里掏。 这一堆硬性支出加起来,每月就得三百多块,在这种“手头紧”的背景下,烟和茶这两项开销就显得格外扎眼,他偏爱龙井,茶叶每月要花几十块,而抽烟的开销更是惊人,一个月能烧掉上百元,这笔钱几乎和他全家的伙食费不相上下。 换到政治的棱镜下看,这支烟又成了一种无声的道具,在湖南考察那会儿,他跟农民们盘腿一坐,很自然地接过“叶子烟”一同吞云吐雾,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瞬间就消散了,这是一种亲和力的展示,一种深入群众的姿态。 在严肃的会议上,看到李先念抽雪茄,他会风趣地“抱怨”对方不分享,这种个人化的互动瞬间就能调节紧张的政治氛围。 最经典的场面莫过于1945年的重庆谈判,面对从不吸烟的蒋介石,烟瘾极大的他,硬是全程没碰一根烟,这个细节让蒋介石深感其意志力“不可小视”,这已经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心理较量。 甚至在国际交往中,烟也成了话题,苏联的伏罗希洛夫元帅就曾转达医生的看法,暗示斯大林若能戒烟或可更长寿,这让吸烟问题上升到了国家领袖健康与责任的高度,也促使他进行了第一次戒烟尝试。 最后,是意志的棱镜,这大概是最激烈的一场内心战争,他的烟瘾始于井冈山时期,为了熬夜工作提神,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有时一天能抽掉两三包。 他曾对人说,很多重要思考就是在烟雾缭绕中完成的,对烟草质量也从不挑剔,哪怕是缴获的、甚至是受潮的烟,都能接受。 他不是没想过戒,听了苏联方面的建议后,他曾戒了十个月,但最终还是没能坚持住,1958年,他甚至对已经成功戒烟的陈毅坦言,自己缺乏决心,戒不了。 真正的决战发生在他晚年,当时他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咳嗽不止,气管也时常发炎,医生强烈建议他必须戒烟,工作人员想过在香烟里掺入中草药的折中办法,但效果并不好。 最后的戒烟过程极其痛苦,他会反复拿起雪茄,凑到鼻子前闻了又闻,再用意志力强迫自己放下,连周总理都看在眼里,劝他减量就好,不必完全戒断。 但他最终还是下了决心,命令工作人员收走身边所有的烟具,生命的最后两年,他真的做到了,再也没有碰过烟。 所以你看,毛主席手里的那支烟,远非一个习惯那么简单,它是紧巴巴的工资单上一个让人头疼的窟窿,是政治棋盘上一枚无声的棋子,更是考验他个人意志力的最后一道关卡。 透过这缕青烟,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历史叙事之外,更加有血有肉、具体而复杂的形象。
他是主席的卫士,他是老虎,他相当于包拯身边的展昭。一身是胆的赵子龙!十五岁虎胆初
【1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