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给印度沉重一击,对标瓜达尔港项目面临危机,莫迪给特朗普的电话算是白打了!

文人学社 2025-09-20 10:54:25

美国又给印度沉重一击,对标瓜达尔港项目面临危机,莫迪给特朗普的电话算是白打了! 恰巴哈尔港项目的定位始终与瓜达尔港形成对标。 港口位于伊朗东南部,距瓜达尔港约 100 公里,印度自 2003 年起牵头推进,计划投资 5 亿美元建设码头与铁路连接线,建成后可绕过巴基斯坦,直接打通印度与中亚、西亚的贸易通道。 项目一期工程于 2018 年投入运营,初期吞吐量达每年 250 万吨,印度曾乐观预测 2025 年将提升至 1000 万吨,成为区域物流枢纽。 美国的打击以制裁升级的形式落地。2025 年 8 月,美国财政部宣布将参与恰巴哈尔港建设的 3 家印度企业纳入制裁清单,理由是 “与伊朗存在违规贸易往来”。 制裁涵盖技术封锁与融资限制,禁止美国企业向这 3 家印度公司提供港口建设设备,同时冻结其在美金融资产。这一举措精准击中项目软肋 —— 印度企业在起重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核心设备上高度依赖美国技术供应。 莫迪此前的电话沟通未能改变局势。8 月中旬,莫迪与特朗普通话时长约 40 分钟,核心议题之一便是请求美国对恰巴哈尔港项目网开一面,提及项目 “纯粹的经济属性” 与 “对地区发展的价值”。 特朗普当时未明确表态,仅表示 “将交由财政部评估”,最终制裁落地意味着沟通未能达成预期效果。印度外交部事后发布声明,称对制裁 “感到失望”,将继续寻求解决方案。 项目面临的具体危机已逐步显现。制裁实施后,美国通用电气宣布暂停向项目提供码头起重机的维修服务,导致已安装的 12 台设备中 3 台因故障停用。 负责融资的印度国家银行被迫终止对项目二期的 2 亿美元贷款,理由是担心违反美国制裁规定。伊朗方面虽表示愿提供替代技术支持,但伊朗自身港口设备的兼容性与效率均无法满足印度的原定标准,项目工期被迫延长至少 18 个月。 背后的博弈逻辑与区域战略深度绑定。美国对恰巴哈尔港的打压,暗含遏制伊朗与制衡区域影响力的双重考量,而瓜达尔港由中国参与建设运营,美国的动作也被解读为对中印在南亚基建布局的间接回应。 印度则希望通过恰巴哈尔港突破巴基斯坦的地理封锁,提升在中亚能源贸易中的话语权,项目受阻直接影响这一战略的推进节奏。 印度的应对动作已陆续展开。印度商务部紧急与俄罗斯、土耳其企业接洽,寻求替代美国的设备供应商,目前已与俄罗斯波罗的海造船厂达成初步协议,采购 6 台替代起重机。 印度央行则联合伊朗中央银行推出本币结算机制,绕开美元支付体系,减少制裁对贸易结算的影响。同时,印度加强与阿富汗、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的沟通,承诺通过陆路运输弥补港口延误造成的贸易损失。 区域国家的态度为局势增添变数。阿富汗表示将继续使用恰巴哈尔港进行物资转运,称其 “对阿富汗经济至关重要”。 伊朗则提议与印度、阿富汗组建 “恰巴哈尔港三国合作委员会”,通过联合运营提升项目抗风险能力。这些响应让印度在应对制裁时获得更多外部支撑,也显示出项目的区域价值得到广泛认可。 这场危机并未让印度放弃项目推进。印度总理办公室已成立专项工作组,每周评估项目进展与制裁应对情况,同时加大对本土港口设备企业的研发投入,计划三年内实现核心设备国产化。 恰巴哈尔港一期虽受影响,但仍保持基本运营,2025 年 9 月的吞吐量较上月仅下降 8%,显示出项目具备一定的韧性。 美国的打击虽给恰巴哈尔港带来挑战,却也倒逼印度加速供应链自主与多边合作布局。从寻求替代供应商到构建本币结算体系,印度在应对中积累的经验,将为其后续参与区域基建项目提供支撑。 这场博弈也让区域国家更清晰地认识到,多元合作与自主发展才是抵御外部风险的关键,恰巴哈尔港的命运,仍在各方的务实应对中缓慢向前推进。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文人学社

文人学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