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那些大人物,估计都慌了 他们嘴里那个“极右翼”政党,那个天天被骂上新闻的德国选择党(AfD),在德国最重要的“经济发动机”州,拿下了史无前例的选票。 票数直接翻了三倍。 这一结果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了德国主流政治的脸上。巴伐利亚和黑森州的地方选举,从来都是基民盟/基社盟的传统票仓,稳定得像慕尼黑啤酒节每年必办一样。可今年,啤酒里仿佛被人掺进了一股辛辣的伏特加。AfD在这里的得票率不仅冲上了两位数,更是惊人地实现了三位数的增长率——在黑森州,他们从之前的7.5%猛增到18.4%,近乎翻了三倍。 哪里来的怒火,烧向了传统的政治堡垒?答案藏在街头巷尾,藏在普通人的账单里。德国经济引擎这次不是过热,而是发出了刺耳的摩擦声。能源价格飞上天,通货膨胀啃噬着每个家庭的储蓄,那些曾经默克尔时代安稳的日子,好像一夜之间被掏空了。老百姓打开新闻,看到的是绿党执着于关闭核电站、推广热泵,却感觉暖气费越来越付不起。 当精英们在柏林讨论着遥远的“气候正义”,东部的工人正担心着饭碗还保不保。这种撕裂,不是一天造成的。AfD很聪明,他们不谈抽象意识形态,他们谈的是一切切肤之痛:钱、安全、身份。他们问,“你们的政府,是先保护你们,还是先保护乌克兰?” 这话刺耳,但对很多人来说,管用。 主流政党慌了。朔尔茨领导的执政联盟支持率跌入谷底,内部争吵不休。选民们不是在拥抱极端,而是在惩罚失能。他们用选票大喊:我们受够了!这是一种政治抗议,强烈到不惜掀翻桌子。可问题在于,AfD真的能解决问题吗?他们的排外言论、对历史的轻描淡写,正在撕裂德国社会最深的伤口。 欧洲已经注意到了。波兰总理图斯克警告“极端势力正在破坏欧洲团结”,法国马克龙也绷紧了神经。德国一旦向右急转,整个欧盟都将地动山摇。这不再是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它牵动着二战以来欧洲苦苦建立的稳定秩序。 历史总是充满讽刺。曾经全力对抗纳粹的德国,如今却有政党靠着煽动恐惧和排外重新崛起。这不是简单的“右翼”标签可以概括的,它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现代民主的困境:当建制派失去了回应民众痛苦的能力,边缘的声音就会站到中央。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反转太快了连日本民众都看不下去了!731上映之际,日本民众组织游行,反对美日
【97评论】【1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