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外交部强硬宣布! 9月20日,俄罗斯外交部强硬表态:扎波罗热核电站属于俄

非常盘点中 2025-09-20 22:26:58

俄罗斯外交部强硬宣布! 9月20日,俄罗斯外交部强硬表态:扎波罗热核电站属于俄罗斯"不容置疑",直接回应国际原子能机构大会此前通过的决议。(央视新闻) 而就在前一天,乌克兰无人机刚袭击了核电站的培训中心,硝烟味扑面而来。国际原子能机构大会刚以 62 票赞成通过决议,要求俄罗斯立即撤出,可俄罗斯根本不吃这一套,直接回怼决议是 “反俄性质”,一点面子都不给。 这座位于乌克兰扎波罗热州的核电站可不一般,作为欧洲最大核电站之一,它巅峰时期贡献了乌克兰 20% 的电力,相当于每五户家庭就有一户用它发的电。 2022 年 3 月俄军控制这里后,普京很快签署总统令将其列为俄罗斯联邦资产,如今核电站员工全换成了俄罗斯公民,由俄罗斯原子能公司全权运营。 俄罗斯外交部说得明明白白:“向乌克兰移交核电站或共同运营都是不可能的,全球没这先例”,毕竟核安全责任重大,哪能随便换手。 俄罗斯敢这么硬气,手里握着好几张牌。首先是实际控制权,这三年来他们不仅稳住了核电站运转,还修复了多次袭击造成的损伤。 国际原子能机构虽然常年派驻专家团,但俄方明确划红线:“北约国家和乌克兰人员别想靠近,谁知道你们会不会搞破坏”。 更关键的是能源牌,扎波罗热州丰富的矿产资源开采需要大量电力,核电站就成了现成的能源供应站,这种捆绑效应让俄罗斯不可能松手。 国际社会的反应却分裂得厉害,62 个国家投票支持俄罗斯撤军,看起来声势浩大,但仔细看看投票名单就知道门道了。中国、印度等大国都投了弃权票,中国代表说得很实在:“反对武装攻击核设施,但更要推动停火谈判”。 这背后是大家的共同顾虑:真把俄罗斯逼急了,核安全谁来负责?国际原子能机构早就提议建安全区,可喊了两年多,炮弹和无人机照样往核电站飞,最近一次就在 9 月 19 日,3 架无人机直奔培训中心,幸好没造成核泄漏。 最尴尬的要数国际原子能机构,他们的专家前脚刚记录完核电站的受损情况,后脚就被拉去躲无人机袭击。 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天天呼吁停火,可俄乌双方各执一词:俄罗斯说乌克兰一年多来发动了几十次炮击,连核废料处理设施都被击中过。 乌克兰则控诉俄罗斯把核电站当 “军事基地”。2023 年那次柴油发电机紧急启动的惊魂时刻,全世界都捏了把汗。要是冷却系统真出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这场僵局背后藏着更复杂的能源算计,美国今年 4 月曾提议由美方接管核电站运营,被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一口回绝:“不可想象”。明眼人都看得出,谁掌控核电站,谁就掐住了扎波罗热地区的能源命脉。 要知道,该州的矿产资源开发离不开稳定电力,而核电站每年 6000 兆瓦的装机容量,足以支撑整个区域的工业运转。这跟稀土控制权的道理一样,谁掌握核心资源,谁就有话语权。 乌克兰这边更是急得团团转。战前依赖核电站供电的日子一去不返,泽连斯基甚至放话,只要核电站收回,就允许美国参与现代化改造。 可现实是,俄军不仅没撤,反而把核电站变成了战略据点。2024 年联合国大会投票时,99 票赞成要求撤军的决议看似强硬,但俄罗斯根本不买账,毕竟真要强制执行,谁也不敢承担核风险。 现在的局面就是 “谁也不敢真动核按钮,但谁都想握着核钥匙”。俄罗斯拿 “核安全责任” 当盾牌,拒绝任何形式的移交;乌克兰和西方用 “主权原则” 施压,却拿不出让俄罗斯信服的安全方案。 中国等中间国家则呼吁别把核设施当战场,可没人听得进去。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决议更像一纸空文,就像俄罗斯说的:“国际法规定,核设施安全责任属于所在国,现在这里就是俄罗斯的设施”。 说到底,核安全成了各方博弈的遮羞布。俄罗斯攥着实际控制权不放,西方打着规则旗号施压,而核电站周边的爆炸声还在继续。 9 月 19 日的无人机袭击虽然没造成严重破坏,但给所有人提了醒:这座核电站就像悬在欧洲头顶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能源地缘政治的棋盘上,所谓的 “国际规则” 终究得让位于实力较量,就像稀土让 G7 内部闹翻天一样,谁手里有硬通货,谁就有底气说 “不”。只是这次的赌注太大,没人敢真的掀桌子。

0 阅读:39

猜你喜欢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