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南怀瑾:“为什么中国有钱人都喜欢把子女往国外送?”南怀瑾听后脸色突变,严肃

文人学社 2025-09-21 10:54:37

有人问南怀瑾:“为什么中国有钱人都喜欢把子女往国外送?”南怀瑾听后脸色突变,严肃地说:“将资金转移到国外,将子女送到国外读书的人应居安思危了!”而他接下去的一番话,如今让人读来不禁感叹:老先生真有先见之明啊! 南怀瑾提及二战时期的日本,那些曾坐拥东京黄金地段房产的权贵家族,一夜之间资产被没收,只能带着残破行囊颠沛流离,几代人积累的财富最终流入他人腰包。 那些以为换个身份就能安稳的人,终究没逃过时代变局的冲击。 他的话语里藏着对现实的洞察。 欧美社会里,华人家庭即便奋斗数十年,让孩子考入常春藤、进入知名企业,关键时刻仍会遭遇无形的天花板。 历史上的华人排斥法案、日裔集中营,并非遥远的故事。 俄乌冲突时,美国政府下令冻结俄裔富人资产,不分是否守法,护照与绿卡都失去效用,纽约的国际银行里上百亿资金一夜被锁,那些扎根海外的家族瞬间失去根基。 南怀瑾谈及财富的本质,引用司马迁 “富无经业,货无常主” 的论断。他说财富从不是永恒的所有,只是临时的支配权。 释迦牟尼佛的经济学里,财富五分之四要归于政府、盗贼、疾病与亲友,仅剩的五分之一也需用对才算有效。人赤手空拳而来,最终仍要空手而去,执着于将财富转移海外寻求安稳,本身就是对风险的误判。 他并非反对走出国门,只是提醒不可丢了根本。 有些在海外的华人,一边享用着祖国发展积累的财富,一边非议故土,可真遇风波,却连求援的门都找不到。 2020 年疫情期间,国内社区优先保障弱势群体的医疗物资,而海外部分地区却出现针对移民的差别对待,警察查验证件时,亚洲面孔与白人遭遇截然不同的态度。 时间慢慢印证着这些话。 近年,海外人才回流数据持续增长,2023 年回国创新创业的留学人员超过 55 万人。曾经转移到海外的资金,也开始回流国内市场,投向新能源、芯片等新兴产业。 那些早年送子女出国的家庭,不少选择让孩子回国发展,他们发现国内的发展机遇远超预期,熟悉的文化环境与广阔的市场空间,比海外的虚名更踏实。 越来越多人读懂了南怀瑾的深意。 走出去看世界是选择,但把根扎在故土才是底气。财富与子女的未来,从不是靠换个地域就能安稳,而是与这片土地的发展紧紧相连。那些曾被忽视的警示,如今都化作了清晰的现实,让人们在回望时愈发感念老先生的通透与远见。

0 阅读:0
文人学社

文人学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