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个屠夫,最讨厌杀生,却又没勇气换职业,只能稀里糊涂杀了20年的猪。这天,他

历史趣闻社 2025-09-23 04:05:34

明朝有个屠夫,最讨厌杀生,却又没勇气换职业,只能稀里糊涂杀了20年的猪。这天,他正要杀一只母猪,母猪却突然说人话了:“别杀我,我是你的娘亲!”屠夫害怕了,就把母猪放了,不料这一善举竟救了他一命。 那屠夫姓张,在应天府南门外的市集开了家肉铺。二十年来,每天天不亮就得起,牵着老骡子去乡下收猪,回来劈柴烧开水,再把肥猪按在特制的木架上。刀刃磨得再锋利,他下刀时手总免不了发抖,血溅在蓝布围裙上,得用草木灰搓半天才干净。街坊都知道张屠户心善,每次收猪都给主家多算两文钱,遇到讨肉的乞丐,总会切块带肉的骨头递过去。 这天放了母猪,张屠户魂都吓飞了。他闩上肉铺门板,坐在板凳上直喘气,看着墙上挂着的杀猪刀,刀穗子还在微微晃。往常这时候该给猪肉抹盐了,可他今儿个连碰刀的力气都没有。日头爬到头顶时,对门卖豆腐的王婶敲门板:“老张,今儿不开张啦?”他这才想起,早上没来得及告诉市集管事歇业。 正慌着,突然听见肉铺后院有动静。他抄起扁担蹑手蹑脚走过去,只见那母猪正用鼻子拱后院的篱笆,见了他竟扑通跪下,前蹄并拢像是作揖。张屠户喉头滚了滚,转身回屋取了半袋麸皮撒在地上。母猪呼噜呼噜吃着,尾巴轻轻扫着地面,竟像家犬似的温顺。 傍晚时分,市集传来喧哗。原来西头的肉铺塌了半间房,说是老旧的木梁断了,正好砸在杀猪的案子上。张屠户听了心里咯噔一下——他那肉铺的梁木也是前两年从旧货市场淘来的,最近总听见夜里有“咯吱”声。隔壁卖杂货的老李拍他肩膀:“你今儿运气好,要是照常杀猪,指不定……”话说一半咽了回去。 夜里张屠户睡不着,坐在院子里抽烟。月光照着猪圈,母猪已经睡着了,肚子随着呼吸起伏。他想起二十年前刚当学徒时,师傅教他“快准狠”三字诀,可他第一刀总刺不准要害,被猪挣扎溅了满脸血。后来虽练熟了手艺,却总做噩梦,梦见无数双猪眼睛瞪着自己。 过了几日,张屠户把肉铺盘给了同乡,用积蓄在街角开了家豆腐坊。磨豆浆的石磨转起来时,他竟觉得比听猪叫安心。母猪他没舍得卖,养在后院帮着拱土,种些萝卜青菜。豆腐渣掺谷糠喂猪,倒成了街坊笑谈:“张屠户改行当菩萨啦。” 有天清晨,王婶急急忙忙跑来,说市集昨夜失了火,好几家铺子烧得精光,正好是原来肉铺集中的那片。张屠户站在豆腐坊门口,看着东边天上的朝霞,突然想起放母猪那天,它脖子上有道月牙形的疤,跟他早逝的娘亲小时候砍柴留下的疤痕一模一样。 来买豆腐的老主顾渐渐多了,都说他的豆腐有股清甜味。有回知府家的管家来订豆腐,见后院养着母猪,好奇问起缘由。张屠户把故事说了,管家回去告诉了知府。没过多久,知府亲笔写的“积善之家”匾额就挂在了豆腐坊门楣上。 如今张屠户磨豆腐时,总爱哼着早年听来的小调。母猪生了几窝小猪仔,他都送给农户家里养着。有人问他后悔放弃肉铺的营生吗?他指着院里晒着的黄豆:“刀尖子上讨生活,不如石磨眼里出活路。” 那把用了二十年的杀猪刀,被他擦得锃亮挂在墙上,刀穗子换了新的红布条。路过的孩童问那是什么,他总会笑着说:“那是提醒咱,心里的善念,比啥都金贵。” 民间故事整理

0 阅读:47
历史趣闻社

历史趣闻社

社内趣闻,笑看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