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都快被玩坏了除了波兰的“政治碰瓷”,俄罗斯海关长达两个月的“超长查验”,和欧盟对“军民两用产品”的“扩大化”审查,这三把刀,已经把这条“钢铁驼队”,逼进了死胡同! 要知道,这么多年来,这条 “钢铁驼队” 对沿途国家的贡献可不是一般大, 帮哈萨克斯坦运出了更多矿产,让波兰的物流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还让德国的汽车零件能更快从中国补货。 可现在呢?麻烦一个接一个来,好好的一条贸易通道,硬是被折腾得举步维艰。 波兰作为中欧班列进入欧洲的重要中转站,本来该好好维护这条通道,结果它倒好,动不动就把班列当 “政治筹码”。 之前就因为跟欧盟在补贴问题上有矛盾,直接把边境的中欧班列给堵了,几百个集装箱的货物堆在边境,里面有中国的电子产品,还有德国企业急需的汽车配件,就这么硬生生搁在那。 波兰嘴上说 “是物流手续没办好”,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就是想借着班列施压,逼欧盟满足自己的诉求。 更过分的是,每次堵完车,波兰还倒打一耙,把责任全推到别人身上,这种“拿贸易当儿戏”的操作,简直是把中欧班列的信任度往地上踩。 俄罗斯海关的 “超长查验”,更是让企业苦不堪言,以前中欧班列经过俄罗斯,正常查验也就几天时间,最多一周就能放行,可现在倒好,查验时间直接拉长到两个月。 有个做机械出口的老板吐槽,他们一批要运到德国的机床,在俄罗斯海关卡了整整 58 天,等放行的时候,德国客户早就找别家拿货了,不仅订单黄了,还得赔违约金。 俄罗斯说是 “为了安全检查”,可谁都知道,背后是想借着查验 “捞好处”,可这么一搞,中欧班列的 “时效性” 优势没了。 最让人头疼的还是欧盟的 “军民两用产品” 扩大化审查,本来 “军民两用产品” 指的是那些既能民用又能军用的设备,比如高精度机床、先进传感器,审查是为了防止技术外流,这还能理解。 可现在欧盟把审查范围扩得没边了 —— 连普通的无人机、工业机器人,甚至是用来检测水质的仪器,都被划入 “军民两用” 范畴,要走一大堆复杂的审批流程。 这三把刀加起来,直接戳中了中欧班列的“软肋”,中欧班列能发展起来,靠的就是“稳定、高效、性价比高”。 现在波兰堵路让它不稳定,俄罗斯超长查验让它不高效,欧盟扩大审查让它性价比变低,企业自然会打退堂鼓。 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部分线路的中欧班列开行量比去年少了近两成,好多物流公司都在缩减班列规模,转而增加海运或空运的投入。 可这些沿途国家就没想过,中欧班列要是真的垮了,他们自己也会损失惨重,波兰的物流园区会失去大量订单,俄罗斯的过境费收入会大幅减少。 欧盟的企业也会失去一条便捷的进货通道,最后只能是 “两败俱伤”。 国际物流通道就像 “经济动脉”,一旦被折腾堵塞,受损的是所有参与方,中欧班列不是某一个国家的 “私有财产”,而是沿途所有国家共同的财富。 现在全球经济本来就不景气,大家更需要通过中欧班列这样的通道加强合作,降低贸易成本,而不是互相拆台、设置障碍。 中国其实一直在努力维护中欧班列的稳定,比如跟沿途国家协商简化通关流程,在波兰、德国建了多个海外仓来应对堵货风险,还推出了 “班列 + 保险” 的服务,帮企业降低损失。 可光靠中国一头努力没用,还需要沿途国家拿出诚意,停止那些短视操作,把中欧班列当成长期合作的桥梁,而不是政治博弈的工具。
中国太牛逼了!中欧班列问题解决了!必须佩服中国5000年的大国智慧!波兰上月
【70评论】【1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