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台儿庄战场,军人莫德宏下令扒光132名日军的衣服、砍头。随后赶到的日军军官看到整整齐齐排成一行的无头尸体,嗷嗷大叫:“从未见过如此凶狠的中国军队!” 这人叫莫德宏,广西来的。他出身贫寒,但从小就爱啃书本,脑子灵光,写得一手好字。按说,这样的人,好好读书,将来做个师爷、当个老师,安安稳稳一辈子,不是挺好吗? 可他偏偏生在了清末民初那个乱得像一锅粥的时代。身边都是土匪、恶霸,家里穷得叮当响。书里教的是“仁义礼智信”,可门外头的世界,谁跟你讲这些?拳头大才是硬道理。莫德宏读着圣贤书,眼睛里看到的,却是人命不如狗。这种拧巴的感觉,最折磨人。 终于,二十多岁的时候,他想通了,或者说,是被时局逼得想通了。笔杆子救不了国,也护不了家。他把书本一放,转身就考进了广西的军官学校。这一步,把他从一个读书人,彻底推向了刀口舔血的军旅生涯。 1938年,春天,台儿庄。 为了挡住日军精锐板垣师团和矶谷师团的疯狂进攻,几十万中国军队在这里跟鬼子死磕。莫德宏当时带着他的部队,就在这磨坊里。 那仗打得有多惨?这么说吧,阵地白天丢了,晚上他们就组织敢死队摸黑夺回来。第二天,鬼子的飞机、大炮、坦克又像疯了一样砸过来,阵地再丢。晚上,再夺。就这么来来回回地拉锯,每一寸土地,都得用人命去填。当时的广西兵,也就是所谓的“狼兵”,武器装备差得可怜,很多人手里拿的还是老掉牙的“汉阳造”,子弹打一发少一发。可就是这帮人,愣是把武装到牙齿的日军给打怕了。 莫德宏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指挥。他眼睁睁看着自己带出来的兵,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你说他心里是什么滋味?是愤怒?是悲伤?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被逼到绝境的麻木和狠戾。战争这东西,最能改变人。它会把你心里所有柔软的地方都磨掉,只剩下最坚硬、最冰冷的部分。 转折点,发生在一个深夜。 经过几天的血战,一股一百多人的日军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慌不择路,一头扎进了一座破庙。结果,正好撞进了莫德宏部队的包围圈。这帮鬼子也知道自己跑不掉了,很快就打出了白旗,投降。 按理说,优待俘虏是国际惯例。可当时的莫德宏,脑子里哪还有什么“惯例”?他脑子里只有南京城里被屠杀的三十万同胞,只有自己身边一个个倒下的弟兄。就在不久前,他的部队俘虏了几个日本兵,好吃好喝地招待,结果这几个家伙半夜暴起,杀了好几个看守的哨兵。 血的教训,加上心里的血海深仇,让莫德宏做出了那个震惊所有人的决定。 他没有丝毫犹豫,对着手下,只说了几个字,大概意思就是:“南京的债,该还了。 士兵们都懂了。那132名投降的日本兵,被扒光了衣服,一字排开。然后,屠刀落下。整个过程,据说异常安静,只有风声和粗重的喘息声。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泄愤,这是一场充满仪式感的复仇。莫德宏要用这种最原始、最野蛮的方式,告诉日本人:你们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犯下的罪行,我们会用同样的方式,甚至更狠的方式,加倍奉还。这就是“血债血偿”。 第二天,当后续的日军部队赶到,看到那整整齐齐排列的无头尸体,和散落一地的残肢时,彻底崩溃了。他们见过不怕死的中国军队,但没见过这么“狠”的。这种狠,已经超出了他们对战争的理解。这是一种发自骨髓的仇恨,是一种要把你从精神上彻底摧毁的决心。 在那个国破家亡的年代,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耍流氓;你跟他耍流氓,他跟你动刀枪。对付野兽,唯一的办法,就是变成比它更凶的野兽。莫德宏的选择,在当时,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却是最直接、最解气,也最能震慑敌人的选择。 这之后,莫德宏继续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一直打到抗战胜利。他的人生,就像那个时代的缩影,被战争彻底改变了轨迹。他本可以是个文人,却成了一代名将,手上既有保家卫国的功勋,也沾满了敌人的鲜血。
1938年,台儿庄战场,军人莫德宏下令扒光132名日军的衣服、砍头。随后赶到的日
历史脑洞
2025-09-23 17:03:32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