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骨一屁股坐下,全网安静了。
陈道明去综艺当评委,镜头扫过,他往塑料凳一坐,观众弹幕齐刷“像龙椅”。
这画面看着好笑,背后却藏着年轻人最怕的事:自己往工位一坐,没人当回事。
陈道明能让破凳子发光,是因为他把每个小角色都当主角演,三十年拿遍金鹰飞天金鸡,奖杯堆成墙,他仍提前三小时背台词。
同行说他“装”,可正是这份“装”让市场记住:专业等于定价权。
陈宝国也这么干,拍《大明王朝》时一句文言台词拗口,他拉着编剧改到凌晨,第二天全场跟他对词,导演直接加片酬。
两位老头一个内敛一个外放,却用同一套动作——死磕细节——把年龄焦虑打成渣。
屏幕前的我们缺的不是机会,是敢把冷板凳坐热的耐心。
你把工作当差事,位置永远冰凉;把它当作品,破凳子也能冒光。
今天回去,你准备怎么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