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9月19日,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辞去了驻菲律宾大使的工作,并且意味深长的留下了一句:“希望中菲关系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早日重回正轨”的临别赠言。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即将离任) 9月19日,就在中菲船只于黄岩岛激烈交锋仅仅三天之后,中国驻菲大使黄溪连正式辞行。这绝不是一次常规的人事轮替,而是北京精心布下的一步棋。 一张空置的椅子,瞬间抽走了两国高层沟通的最后桥梁马科斯政府,将面临没有高层对话缓冲的严酷现实。这迫使马科斯政府在倒向美国与国家前途间,做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抉择。 黄大使临别时那句赠言,它把一个棘手的问题直接甩到了马尼拉的桌上:菲律宾真的算清楚自己“选边站”的代价了吗? “空椅子”策略的核心,就是通过切断最高级别的官方联系,制造一种持续的战略焦虑,逼着对方重新掂量自己挑衅行为的成本。 这比任何措辞严厉的声明都更有分量。大使职位一旦空悬,许多需要两国高层拍板的合作,从基础设施到经贸往来,都会瞬间降级或陷入停滞。 这种“看不见的紧箍咒”会形成广泛的压力。这种事情不是没发生过。立陶宛因为台湾问题触碰中国底线,北京果断召回大使,双边关系降为代办级,随之而来的是中立贸易额一年内暴跌四成的惨痛教训。 外交上的施压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威慑力,根本上是因为其背后有精准的经济杠杆作为支撑。菲律宾的经济对中国市场的深度依赖。高达上千亿人民币的双边贸易额,加上中国作为其第三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共同构成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 具体来看,超过四成的菲律宾香蕉、菠萝和镍矿都销往中国,旅游业也高度依赖中国游客。北京甚至不需要公开制裁,只需要在检验检疫、通关流程这些技术环节上稍作调整,就足以让成千上万的菲律宾农民和从业者感受到切肤之痛。 这清清楚楚地揭示了当前路线可能招致的风险有多大。当然,外交的疏远和经济的扼制,最终的底气来自中国在南海日益强大的军事存在和果断的执法能力。 9月16日黄岩岛的那场冲突就是个缩影。面对菲方船只加装“铁冲角”的蓄意撞击,中国海警用持续半小时的高压水炮,直接击碎对方驾驶室玻璃,逼得他们挂出白旗狼狈撤离。 这一幕生动地说明,中国的海上执法力量已经从过去的喊话警告,升级到了实施强制措施的决心与能力。这些行动传递的信号很明确:中国完全有能力在局势失控时掌握主动权。 这也极大削弱了马科斯政府的战略倚仗——美国的“安全承诺”。毕竟,从阿富汗到乌克兰的例子都摆在那儿,美国的承诺往往是口惠而实不至的“支票”,为了菲律宾的几艘破船去和一个核大国硬碰硬,这笔账华盛顿算得比谁都精。 马科斯政府急于在南海制造摩擦,以此向美国纳“投名状”,甚至想借此转移国内的腐败丑闻视线。然而,这种把国家命运全部押注在外部承诺上的豪赌,正把菲律宾引向一个危险的十字路口。 这把“空椅子”预示的,不仅仅是外交关系的降温,更可能是菲律宾国运的急转直下。南海未来的风浪究竟会有多大,最终的答案,要看马尼拉能否在悬崖勒马之前,真正算清楚这笔关乎国家前途的账。
菲律宾大变天,二号人物小马科斯亲戚被赶下台,将迎来亲华总统。今年九月,菲律宾
【2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