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宇霆被张学良轻易杀害的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张学良在处理这件事情上显得有些糊涂。除了轻易让他人战胜了自己的阴谋之外,还有一点也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他对杨宇霆这个人的本质没有看清。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点更具破坏性和令人悲哀。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杨宇霆是东北奉军里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他个子不高,但目光如炬,说话做事雷厉风行,在张作霖麾下很受器重。 每天清晨,当奉天城还笼罩在薄雾中时,杨府的大门早已敞开,前来请示汇报的军官们络绎不绝。 1928年的夏天格外闷热。 皇姑屯的爆炸声传来时,杨宇霆正在办公室里批阅文件。 听到消息后,他手中的毛笔在纸上顿了一下,墨迹渐渐晕开。 随后他立即起身,吩咐备车前往大帅府。 一路上,他的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车窗。 在张作霖的灵堂前,杨宇霆站了很久。 香炉里的烟缓缓升起,他的面容在烟雾中显得模糊不清。 当时有不少人认为他是接替张作霖的最佳人选,但他最终选择了退让。 不是因为不想,而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奉军内部的元老们更支持年轻的张学良。 然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杨宇霆的处事方式却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不满。 他经常径直走进张学良的办公室,不等卫兵通报就推门而入。 有一次,正值寒冬,张学良因前夜处理军务至凌晨尚未起床。 哪料,杨宇霆竟直接掀开他的被子,厉声训斥。 张学良的脸色顿时变得铁青,但却强忍着没有发作。 杨宇霆在奉军的威望确实很高。 每逢他出行,总有一群军官紧随其后。 他说话时喜欢用手杖点地,发出笃笃的声响,像是在强调每一个字的分量。 1929年1月,他给父亲办七十大寿,奉天城内的大小官员几乎都到场了。 帅府内张灯结彩,贺礼堆积如山。 当张学良夫妇到来时,在场宾客大多只是点头致意,仍自顾自地交谈。 而当杨宇霆现身时,全场顿时安静下来,众人纷纷起身行礼。 这种场面让随行的于凤至感到不安。 她轻声对丈夫说:“汉卿,你看这些人……” 张学良没有说话,只是微微摇了摇头,目光变得深邃起来。 真正让张学良下定决心的,是十天后的又一次交锋。 那是个飘着细雪的下午,杨宇霆带着常荫槐来到大帅府。 他们提出要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并推荐常荫槐任督办。 不等张学良回应,杨宇霆已经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早已拟好的文件,摊在桌上。 “签字吧。”杨宇霆的语气不容置疑,甚至带着几分催促的意味。 张学良的目光从文件移到杨宇霆脸上,缓缓说道:“此事关系重大,容我再斟酌斟酌。” “还有什么好斟酌的?”杨宇霆的手杖在地板上重重一顿,“这是最妥当的安排。” 那天晚上,张学良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将奉天城染成一片洁白。 他最终取出一枚银元,在手中摩挲了片刻,然后轻轻向上一抛。 银元在空中翻转,落下时被他稳稳接住。如此反复三次,每次结果都一样。 第二天清晨,杨府收到了一封张学良的亲笔信。 信中语气恳切,邀请杨宇霆和常荫槐当晚到帅府商议要事。 杨宇霆读完信,对夫人说:“看来小六子总算想通了。” 当晚八点,杨宇霆和常荫槐准时来到大帅府。 老虎厅里灯火通明,两只东北虎标本在灯光下显得威风凛凛。 他们刚落座,还没来得及喝口热茶,就被冲进来的卫兵控制住了。 枪声响起时,张学良正在二楼书房里。 他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纷飞的大雪,手中的银元被握得温热。 第二天,他派人给杨府送去一万大洋,并亲自为杨宇霆题写了挽联。 很多年后,当有人问起这件事时,张学良总是沉默片刻,然后缓缓说道:“那时候的东北,内忧外患,不得不行非常之事。” 他的目光会变得悠远,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大雪纷飞的夜晚。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史海钩沉:自恃功高目中无人 张学良诱杀杨宇霆)
在杨宇霆被张学良轻易杀害的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张学良在处理这件事情上显得
浅笑对风吟
2025-09-24 15:58:19
0
阅读: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