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中国打掉了美国的傲气。俄媒认为,中国一面宣布对美国进口芯片反倾销调查,一面

现象研析所 2025-09-25 11:00:35

俄媒:中国打掉了美国的傲气。俄媒认为,中国一面宣布对美国进口芯片反倾销调查,一面宣布英伟达违法,事实上是针对美国在中低端芯片问题上搞倾销的行为,美国的如意算盘是想趁中国半导体企业尚未发展起来,利用价格战彻底击垮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俄媒热议特朗普引以为傲的芯片卡脖子,中国已经有底气反手一击。 2018年,特朗普政府启动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时,曾扬言要"让中国半导体产业倒退十年"。彼时美国三大芯片巨头掌控着全球70%的市场份额,通过倾销策略向中国市场倾注海量中低端芯片。 这种看似慷慨的市场开放,实则暗藏杀机——以远低于成本的价格挤压国产芯片生存空间,待本土企业集体溃败后再实施技术封锁。这种"先养肥再宰杀"的商业策略,在2020年华为麒麟芯片断供事件中暴露无遗。 中国半导体产业在此期间经历了至暗时刻。2019-2021年间,国内有超过200家芯片设计企业因价格战倒闭,长江存储、中芯国际等龙头企业被迫将研发预算削减40%以维持运营。 但正是这种生死考验催生了产业突围的原始动力,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二期在此时悄然入场,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战略思维重构产业布局。 不同于以往撒胡椒面式的补贴,新政策将资金精准投向光刻胶、离子注入机等35项"卡脖子"环节,同时建立"白名单"制度保护初创企业免受低价倾销冲击。 这种战略定力在2023年开始显现成效。当美国商务部将140家中国芯片企业列入实体清单时,中国半导体协会公布的产业数据令西方震惊:中低端芯片自给率从2018年的15%跃升至63%,28nm制程芯片成本较三年前下降57%,在汽车电子、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已实现对美企的反超。 更令华盛顿不安的是,中国开始建立芯片出口管制清单,对镓、锗等关键原材料实施出口许可制度,直接切中美国军工复合体的要害。 此次反倾销调查的精准打击,正是建立在这种产业实力跃升的基础之上。商务部选取的调查对象极具针对性:美光科技在华销售的DRAM芯片,其价格较韩国同类产品低23%,但毛利率却高出18个百分点,这种异常数据背后显然存在倾销嫌疑。 而英伟达被查处的垄断行为更具象征意义——其通过限制A800芯片对华出口,人为制造市场短缺后,再以三倍价格向中国互联网企业兜售阉割版产品,这种"饥饿营销"策略最终成为反垄断调查的导火索。 俄罗斯战略研究所的报告指出,中国此次反制呈现"三维立体"特征:法律层面援引WTO规则构建正当性,产业层面针对美国军工复合体实施精准打击,金融层面通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开辟独立结算通道。 这种组合拳的威力,在英伟达股价单日暴跌12%的走势中得到直观体现,更迫使高通、英特尔等企业重新评估对华技术合作策略。 当全球产业链在地缘政治冲击下加速重构,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突围之路揭示了一个深刻真理: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来,更等不来。从五年前被动承受技术封锁,到如今主动构建产业生态,这场静默的革命不仅改写了全球芯片产业格局,更为发展中国家突破技术霸权提供了中国方案。 这场博弈的最终走向,或许正如俄罗斯专家所言:"当中国在28nm制程上实现完全自主,美国将失去最后一张可以要挟的底牌。"对于这场改变世界科技版图的较量,您认为中国还需要突破哪些关键环节?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

0 阅读:0
现象研析所

现象研析所

研析现象,解读社会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