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一个印度的退役中将,对着镜头特诚恳地说:我们宁愿跟中国打一仗,也不想跟巴基斯坦动手。 这位印度退役中将名叫商卡,现在不光是印度理工学院的教授,还是军方智囊团里的关键人物,他说这话不是空穴来风,刚好赶在今年5月7日印巴大规模空战后没几天,那会儿的战场消息把印度军界搅得心神不宁。 那场空战里,巴基斯坦空军出动了不少中国造的家伙事儿,歼-10CE、JF-17“枭龙”Block3战斗机配上ZDK-03预警机,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用PL-15E远程空空导弹把印度的“阵风”战机给击落了好几架。 要知道,“阵风”是印度花几十亿美元从法国买来的宝贝疙瘩,这还是它第一次在实战中折戟,美国媒体都惊呼这是“世界首次四半代战机大规模对决”。商卡这话,多少有点被这场败仗戳中痛处后的应激反应。 印巴之间的梁子结了快八十年,根子就在1947年英国殖民者划下的“蒙巴顿方案”,克什米尔那片山清水秀的地方,77%的人是穆斯林,统治者却是印度教王公,一声令下要加入印度,巴基斯坦当场就炸了锅,宣称“穆斯林占多数的土地必须归巴方”。 第一次印巴战争的硝烟就这么烧了起来,联合国划的“实际控制线”没成停战线,反倒成了往后冲突的导火索。 这七十多年里,光大规模战争就打了三次,小规模摩擦更是数不清,1965年为抢边境哨所拉锯,1971年印度借着东巴独立战争把巴基斯坦揍得承认孟加拉国独立,1999年卡吉尔冲突更是把仗打到了高海拔山地。 到了2019年更荒唐,印度空袭巴境内目标,结果自家米格-21被“阵风”误击,飞行员被俘的照片传遍全球,脸都丢尽了,这种积怨早就渗进了两国的骨子里,不像中印边境争端大多停留在外交和局部摩擦层面。 更让印度头疼的是巴基斯坦的“代理战争”战术,商卡在私下研讨里提过,巴基斯坦从不跟印度硬碰硬,而是用小股力量一点一点侵袭,再配合边境线上的零星交火,把冲突变成了“慢性病”。 2019年普尔瓦马恐袭一下子炸死40名印度士兵,印度报复性空袭后,仇恨的循环又绕了一圈,这种没完没了的消耗比打一场大阵仗还折磨人。 核风险更是悬在印巴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两国1998年先后搞了核试验,现在加起来有超过340枚核弹头,全都堆在南亚这片窄窄的土地上。 巴基斯坦的“沙欣-3”导弹能覆盖印度全境,还藏着战术核武器;印度虽然有“烈火-5”洲际导弹和“歼敌者”号核潜艇,搞出了三位一体核力量,但真跟巴基斯坦开打,谁也不敢保证核按钮会不会被误碰。 国际危机研究组织的分析师普拉温・东蒂早说过,印巴冲突升级“可能造成可怕后果”,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都急着喊话“世界承受不起两国军事对抗”。 反观中印之间,虽然边境争端没彻底解决,印度总参谋长乔汉也把这列为头号安全挑战,但两国的冲突有底线。 中印都是有核大国,更清楚核战争没有赢家,每次边境摩擦后总有外交渠道能降温。而且中国太久没打实战,这成了商卡这类印度军方人士的“心理安慰”,觉得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不如身经百战的巴基斯坦军队实在。 国际社会的态度也差得远,印巴一闹起来,联合国、中美俄法全都会跳出来劝和,俄罗斯外交部说“深感担忧”,中国呼吁“以和平稳定大局为重”,连美国都怕战火失控。 但中印要是有摩擦,国际社会更多是观望,毕竟两个大国的博弈有更复杂的平衡逻辑,斡旋空间反而更大。印度心里门儿清,跟中国动手,输赢都是“大国对决”的戏份;跟巴基斯坦开打,搞不好就是拖垮经济的泥潭。 巴基斯坦背后还有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托底,中巴经济走廊搞了十年,从能源基建到瓜达尔港建设,再到矿业、农业合作,把两国利益绑得死死的。中国给巴基斯坦的JF-17战斗机、防空系统都是实打实的支持,商卡自己也承认“巴基斯坦比中国更会用中国造的武器”。这种“铁杆兄弟”式的支持,让印度觉得打巴基斯坦等于同时跟两个对手较劲。 印度国内的政治逻辑也在起作用。莫迪政府搞印度教民族主义,把克什米尔当“神圣领土”宣传,巴基斯坦则靠“反印叙事”维持军方威望,两边都把对方当成“政治提款机”,真要全面开打,印度教民众会逼着政府硬刚到底,根本没有妥协余地。 但跟中国的冲突,反而能成为凝聚国内共识的由头,还能借机向美国要更多军售和战略支持,2023年美印军售额就突破了20亿美元。 商卡这话听着荒唐,实则是印度军方算透了的账,跟巴基斯坦动手,是打一场看不到头的消耗战,核风险高、国际压力大,还得面对“代理战争”的折磨。跟中国开打,反倒像是一场“体面的对抗”,既能彰显大国野心,又能避开印巴之间那种无解的历史死结。只不过这种想法,终究是没看清现代战争的代价,也低估了和平的珍贵。
5月,一个印度的退役中将,对着镜头特诚恳地说:我们宁愿跟中国打一仗,也不想跟巴基
冷紫叶
2025-09-26 11:35: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