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一名伪军师长派人送给粟裕一把伞,粟裕疑惑地打开伞一看,里面竟藏了一张纸,纸上的内容让粟裕吓出冷汗,他立即下令:“全军集合! 这位伪军师长就是我党的传奇地下工作者施亚夫,他出生在江苏的一个工人家庭,尽管家境贫困,却自幼聪慧,记忆力惊人。 1928年,年仅13岁的他加入共青团,两年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投身红军,成为少年英雄。 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决定派遣精干党员潜入敌方核心,施亚夫因为聪明能干而被选中,成功潜伏进入了汪伪政府体系之中,并凭借能力一步步成为伪军师长。 当时除了我党高层知道真相,其他人都将他视为“汉奸”,他除了需要承受巨大心理压力之外,还需要小心提防国民党军统“锄奸队”的暗杀。 抗战期间,他频繁参与日伪高层会议,掌握大量机密信息,成为我党在敌营中的重要情报源。 1942年11月,日军总司令火田俊六与汪精卫密谋“清剿”新四军,计划突袭苏中军区指挥部。施亚夫作为师级干部参与会议,得知敌方掌握了新四军高层行程,情报泄露严重。 他迅速将情报绘制成图,藏在一把雨伞里(一说香烟盒),通过秘密渠道送至粟裕。 粟裕打开雨伞之后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给他惊出了一身冷汗,立刻就展开调查。 他切断通信,分析电报记录,最终发现电报科长竟是日军安插的间谍,此人当夜试图逃跑,最终被在逃亡过程中被击毙于稻田边。 如果没有施亚夫传递的关键情报,日伪政府的阴谋很可能得逞,届时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必将遭受巨大的损失。 1944年元旦,日本人败相已显,施亚夫的潜伏任务也能暂时告一段落。 在叶飞将军等人的安排下,施亚夫抓住时机,果断率部起义,在几天后顺利回到我党的根据地,他终于能以真实身份与同志们相聚。 这次起义他策反了两千多伪军官兵,他们被改编为抗日纵队,为后续的抗战任务贡献出了力量。 新中国成立之后,施亚夫又在地方岗位上勤勤恳恳建设祖国,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因为他已经不在军队系统,所以没有获封军衔。 旁人无不替他感到遗憾,反倒是施亚夫自己看得很淡然,荣誉加身固然好,没有其实也不打紧。 对于施亚夫同志,叶飞将军的评价是“劳苦功高”,这四字浓缩了施亚夫的全部贡献。他的情报工作,为我党在艰难环境中赢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参考: 潜伏在日伪“心脏”的中共特工施亚夫 - 抗日战争纪念网 施亚夫的传奇人生-铁军传媒 抗战后伪军们的命运:活着是最漫长的酷刑-新华网
上级有意调韩先楚去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婉拒:我们不缺干部“1945年11月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