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2年,韦太后找到儿子赵构说到:你怎么这般糊涂,你小妹柔福帝姬已经死了,几天前逃回来的一定是个冒牌货,赶紧把她杀了。而赵构,听到母亲的话,虽然很是疑惑,但立马反应过来,当即把柔福帝姬问斩。 此时,临安正下着鹅毛大雪,马车上的韦太后,十二年后终于回到了曾经的国家。 而她第一句话对赵构说的却是:“柔福是假的。” 故事要从靖康二年说起。 金兵铁蹄踏破开封,徽钦二宗及三千宗室被掳北上,北宋灭亡。 时年九子赵构因出使金营未被俘,成了南宋开国皇帝。 1130年,宋军在剿匪时俘获一名女子。 她自称“柔福帝姬”。 按宋徽宗的“雅好”,公主皆称“帝姬”。 面对盘查,她对答如流。 老宫女问起:“徽宗晚年爱用的熏香,是什么?” 她能说出:“龙涎香掺了南海珍珠粉”。 问起“高宗幼时乳名“元懿”,她脱口而出。 唯一破绽是两只脚特别大。 宋代公主多裹足,她却解释:“金人驱我如牛羊,赤脚奔逃万里,哪还能保得纤足?” 这番话戳中了赵构的软肋。 他与柔福本不同母,又因徽宗子女众多,自幼鲜少见面。 老宫女们轮番查验,竟无一人能识破。 更关键的是,她竟能叫出赵构乳名。 这等隐秘,宫外女子绝无可能知晓。 于是,赵构认下了这个“妹妹”,封福国长公主,赐婚永州防御使高世荣,嫁妆是一万八千缗。 此后十二年,柔福在临安宫中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成了南宋皇室“乱世团圆”的象征。 1142年,韦太后南归。 她是赵构生母,被掳往金国后,与徽宗同囚五国城。 赵构为接她回国,甚至以“杀岳飞、割疆土”为代价。 这份“孝心”,南宋士大夫骂了千年。 母子重逢本是喜事,韦太后却在宫宴上看冷了脸。 她盯着柔福,突然开口:“金人都笑你认错了人!真柔福,早死在五国城了。” 赵构如遭雷击。 他想起十二年前,柔福初入宫时,韦太后还在金国,两人素未谋面。 可韦太后说得笃定:“我被掳时,柔福才十七岁,如今该三十多了。可这女子,瞧着不过二十七八。” 更致命的是,韦太后带来了金国的“内部消息”。 柔福当年被掳后,因美貌被送入洗衣院,后嫁与盖天大王完颜宗贤为妾。 1141年,她早已病死于五国城。 赵构回过神来,这才慌了。 他命大理寺严审柔福,酷刑之下,女子招了。 原来她本名静善,开封民女。 靖康城破时被掠,途中结识柔福生母王贵妃的宫女张喜儿,学尽宫闱秘事与公主形貌。 后被土匪掳为压寨夫人,宋军剿匪时,为保命自称柔福。 老宫女冯益、宦官吴心儿等曾作保的旧臣,或流放或贬斥。 民间讥讽高世荣“娶了个冒牌公主,恰如弥勒降生时。 此去人间,又到如来吃粥处”。 那么,是公主之死,还是皇室的遮羞布? 柔福之死,表面是“欺君”,实则是皇室的遮羞布。 其一,韦太后的“难言之隐”。 据《四朝闻见录》载,韦氏在金国与完颜宗贤同居,“共事一夫”。 赵构接她南归时,为掩人耳目,将她的年龄虚增十岁,暗示她“高龄难产”,平息金国“韦氏生二子”的传闻。 柔福的存在,恰恰戳穿了这层伪装。 若真柔福还活着,韦太后在金国的屈辱经历便藏不住了。 其二,赵构的“孝道”与无奈。 他杀柔福,不是因她冒充公主,而是因她威胁到了母亲的“体面”。 史载,韦太后归宋后,民间已有“韦后在金国生子”的流言。 赵构若不严惩柔福,这些流言便会坐实,将他塑造成“认贼作母”的昏君。 其三,柔福的“无辜”。 即便她是冒牌,能在十二年间骗过老宫女、宦官,甚至说出高宗乳名,绝非普通民女能做到。 有学者推测,她或许是徽宗近支宗室之女,因战乱流落民间,知晓宫廷秘事。 但无论真假,她的性命在皇权与孝道面前,轻如鸿毛。 柔福被斩于东市那日,雪下得很大。 她的尸身旁,滚出半块玉佩,正是韦太后当年塞给她的“信物”,说“若遇危难,持此投奔雍州司马孚”。 十二年前,她揣着这半块玉佩南归,以为找到了归处。 十二年后,它成了她“欺君”的铁证。 历史总爱用最残酷的方式,掩盖最不堪的真相。 柔福帝姬的故事,不是简单的“真假公主”,而是一个王朝在战火与屈辱中,用皇室女子的性命,缝补体面的针脚。 正如南宋文人笔记所叹:“柔福实为公主,韦太后恶其言在虏隐事,故亟命诛之。” 雪地里的玉佩,终究没等来它的主人,只留下一段被权力碾碎的往事,在临安的风里,呜咽了千年。 主要信源:(正北方网——史上最大诈骗案:假冒宋徽宗女儿骗宋高宗)
曹操问贾诩:“你为啥想不出‘白衣渡江’这样的计谋?”贾诩回答:“我虽说叫做‘毒士
【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