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万十年零贪腐!红旗渠:纪律与血汗铸就的“天河”奇迹 上世纪60年代的河南林

俊青聊天下 2025-09-27 12:51:55

七千万十年零贪腐!红旗渠:纪律与血汗铸就的“天河”奇迹 上世纪60年代的河南林县,太行山深处,一场与天斗、与地争的壮举悄然展开。十年,七万人,投资6865万元——红旗渠工程不仅劈山引水,更创造了全程零贪腐、零渎职的传奇。账目分毫不差,纪律铁板一块,这并非神话,而是林县人用生命书写的答卷。 林县自古缺水,514年间大旱30多次,“水比油贵”是刻骨的现实。一桶水洒地,竟逼死一条人命;除夕排队取水,空桶归家泪满襟。1959年特大旱灾,河道干涸、井底见天,百姓连泥浆水都视若珍宝。县委书记杨贵踏破铁鞋,立下誓言:“不引漳河水,愧对子孙!” 1960年,三万民众扛钎推车,挺进太行。石头硬?人心更硬!青年洞悬于千米绝壁,工人腰系麻绳凌空作业,鲜血染红钢钎。技术员吴祖太塌方时推开工友,自己永埋石下,手中紧攥图纸;“铁姑娘”李改云虎口裂、肋骨断,醒后先问“渠通了吗”?81条生命留在太行,最小的仅17岁。 纪律是红旗渠的脊梁。《八项纪律》下达,干部与群众“五同”:同啃窝头、同住山洞。县委书记杨贵发现窝头多掺白面,当即挑回面缸:“群众吃粗,我岂能特殊?”物资匮乏,废炸药箱作价七毛五,购买须贴收据,违者严惩。账目每月公示,三分钱钢钎也要说得清来龙去脉。群众叹道:“干部搬石头,咱就敢搬山头!” 钱花得明白,心聚得坚定。土法制炸药、悬崖清碎石……十年汗水终换漳河水奔涌而至。1969年,渠水入林县,百姓哭哭笑笑,54万亩旱地变良田,粮食翻三倍。盘点账目,正负为零——这精准度,今人亦叹服。 红旗渠的水,流的是希望,照的是初心。它告诉我们:纪律严明,众志成城,再难的关也能闯过!如今渠水依旧,而那81个名字刻在石壁,如星光照亮后来人。 信息来源:本文基于红旗渠历史档案、当事人回忆录及《林县志》等公开资料整理。林州 红旗渠人类奇迹 红旗渠香烟 红旗渠之歌 陕西红旗渠 七一红旗渠 浙江红旗渠

0 阅读:21

猜你喜欢

俊青聊天下

俊青聊天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