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对2036年奥运会申办情况感到失望,核心原因是上海、成都、广州三座

康安说历史 2025-09-28 10:44:50

国际奥委会对 2036 年奥运会申办情况感到失望,核心原因是上海、成都、广州三座城市均未提交申请。这事儿真不能怪城市不给力,毕竟论办赛功底,这仨城市个个都是 “老手”。 上海连续多年承办进博会,全球展品通关效率创下过国际纪录。广州亚运会当年接待过 45 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赛事组织被亚奥理事会评为 “历史最佳” 之一。 成都大运会刚创下 103 枚金牌的历史纪录,赛事期间 22 项赛会纪录被刷新,其中 14 项来自中国选手主导的游泳赛场。 论场馆硬件,上海的滨江体育中心能兼容田径与水上项目,成都东安湖场馆群实现 5G 全覆盖,广州奥体中心经过多次升级早已具备奥运标准。 关键问题出在奥运本身的 “含金量” 变了。几十年前办奥运是真・光宗耀祖,北京奥运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那是时代需要的亮相。 可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的高铁里程、5G 基站数量早居世界第一,航天技术连月球样品都能取回,根本不用靠奥运刷存在感。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自己都念叨 “还是 2008 年北京奥运热闹”,这话听着唏嘘,实则暴露了奥运的尴尬处境。 东京奥运会的前车之鉴就摆在那。日本官方原本预估能赚一笔,结果疫情导致闭门办赛,门票收入直接归零。 日本《读卖新闻》的调查直接戳破泡沫:这届奥运最终亏损超 210 亿元人民币,造价数十亿的场馆赛后成了 “空壳摆设”,当地小商贩直言 “半毛钱好处没捞着”。这种 “花钱赚吆喝” 的买卖,中国城市可算得门儿清。 中国城市的账本早换成了 “民生优先” 模式。上海把百亿资金砸进旧区改造和科技园区建设,今年单是集成电路产业的扶持资金就超 50 亿。 成都用专项拨款完善社区养老和基层医疗,新建的 120 个社区服务中心覆盖了百万居民。广州将财政重点投向教育均衡,年内新增的 20 所公立学校能解决 3 万个学位缺口。这些投入看得见摸得着,比建个奥运场馆闲置着实在多了。 反观其他申办方的处境更耐人寻味。印度总理莫迪喊着 “举全国之力申办”,可国际奥委会早劝过他 “以当前社会水平,申奥 100 次也会被驳回”,毕竟其交通事故率和公共卫生条件摆在那。 韩国首尔因釜山世博会惨败才转头申奥,市长夸 “汉江比塞纳河干净”,可韩国政府连 2035 年的基建预算都没凑齐。这些国家抢着办的背后,恰恰是中国城市已经跨过的 “证明自己” 阶段。 老百姓的心态也变了。当年北京奥运时,街头巷尾全是国旗,现在大家更关心 “奥运花的钱能不能修条地铁”“场馆赛后能不能改成全民健身中心”。 上海居民在社区调研里明确表示 “比起奥运圣火,更需要加装电梯的补贴”;成都网友刷着大运会的精彩视频,评论区全是 “这钱花得值,比办奥运实在”。这种理性认知,倒逼城市决策者算好每一笔民生账。 国际奥委会怕是没搞懂,中国城市的 “算盘” 早从 “面子账” 换成 “民生账” 了。不是办不起,是没必要把钱砸在性价比越来越低的奥运上。 1984 年洛杉矶奥运让健力宝一战成名,2008 年北京奥运让安踏走向世界,可现在中国品牌靠质量就能占领全球市场,根本不用靠奥运赞助商身份刷存在感。巴黎奥运上,蒙牛、安踏的曝光度靠的是产品实力,而非单纯的赛事绑定。 现在的沉默,不过是中国城市用行动说明:真正的实力不用奥运金牌证明,老百姓的好日子才是最硬的底气。 国际奥委会与其失望,不如好好想想怎么让奥运回归体育本质,别再让办赛变成城市的 “经济负担”。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把钱花在民生刀刃上,远比办一场 “亏本奥运” 更得人心。

0 阅读:1136

评论列表

duyongkai

duyongkai

3
2025-09-28 16:38

上海靠世搏会,成都有军运会,广州有交易会,哪个不比奥运会强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