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与云英重逢互嘲:科举未第遇旧识,妙语互怼笑满座 晚唐诗人罗隐,才华横溢却时运不济,十次参加科举皆名落孙山,人送 “十上不第” 的称号。他笔下的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道尽了世间奔波的无奈,可现实中,他却总在科举的漩涡里打转。一日,他在长安的 “醉仙楼” 偶遇旧识歌妓云英,两人一番互嘲,引得满座宾客捧腹大笑,成了酒馆里一段热闹的趣谈。 那是一个深秋的午后,罗隐刚从科举考场出来,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心中满是失落 —— 这已是他第九次落榜,寒窗苦读多年,却始终未能金榜题名。他走进常去的 “醉仙楼”,点了一壶烈酒、两碟小菜,独自坐在角落,借酒消愁。 正当他举杯叹息时,一个清脆的声音在身后响起:“这不是罗公子吗?许久不见,怎么还是独自一人喝酒?” 罗隐回头一看,只见云英身着素雅长裙,正笑盈盈地看着他。云英是长安有名的歌妓,不仅歌喉婉转,还颇有见识,早年与罗隐相识时,曾戏称他 “日后定是状元郎”。 罗隐放下酒杯,苦笑着点头:“原来是云英姑娘,别来无恙?” 云英在他对面坐下,招手让店小二添了一副碗筷,才带着几分调侃的语气说道:“我倒是挺好,只是罗公子,我记得上次见你,你还说要考中科举,让我沾沾光,怎么这都过去好几年了,你怎么还没考中啊?莫不是这些年只顾着喝酒,把书本都忘光了?” 这话戳中了罗隐的痛处,可他向来豁达,也不恼,反而端起酒杯,慢悠悠地喝了一口,回怼道:“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云英姑娘,我没考中是事实,可你不也还没寻到良人吗?说不定咱们俩,都是‘不如人’呢!” 云英一听,顿时笑了起来,伸出手指点了点罗隐:“你这张嘴,还是这么不饶人!我未嫁,是没遇到合心意的;你未中,怕不是文章写得太尖锐,考官不敢录取吧?” 罗隐挑眉:“我的文章尖锐?总比某些人唱歌时,调子跑得能绕长安三圈强吧?” “你胡说!我唱歌什么时候跑调了?” 云英佯装生气,伸手要打他,罗隐连忙躲闪,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亦乐乎。周围的宾客本就注意到这边的动静,听到他们的互嘲,更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 有个客人刚喝进嘴里的酒,直接喷了出来,捂着肚子直喊 “好笑”;还有人拍着桌子,起哄道:“罗公子,云英姑娘,你们俩别吵了,不如一人作诗,一人唱歌,给咱们助助兴啊!” 罗隐和云英对视一眼,也忍不住笑了。云英端起酒杯,对罗隐说:“罢了罢了,不跟你吵了。虽说你没考中,可你的才华,长安城里谁不知道?来,我敬你一杯,祝你下次科举,一定高中!” 罗隐也端起酒杯,与她碰了一下:“借你吉言!也祝你早日寻到如意郎君,不用再在这酒馆里看我这‘落榜书生’的笑话。” 两人喝完酒,又聊起了这些年的经历 —— 罗隐说自己四处游历的见闻,云英讲自己在酒馆里遇到的趣事,原本的调侃渐渐变成了坦诚的交流。夕阳透过酒馆的窗户,洒在两人身上,温暖而惬意。 后来,这段 “重逢互嘲” 的趣事,在长安的文人圈和市井间传开了。有人说罗隐 “落榜不落志,还能与歌妓互嘲,实属难得”;也有人赞云英 “爽朗直率,不卑不亢”。而罗隐那句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也成了流传甚广的名句,既带着自嘲,又藏着几分豁达,让后人在感叹他科举失意的同时,也看到了他乐观风趣的一面。
原来忠言这么逆耳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