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攻台,最大的敌人,可能不是台军,也不是美军,而是1945年,那个叫“栗林忠

湖锦行 2025-09-28 14:21:26

解放军攻台,最大的敌人,可能不是台军,也不是美军,而是1945年,那个叫“栗林忠道”的日本鬼子!很多人还以为,我们打台湾,会是一场速战速决的“高科技”战争。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提及台海局势,不少人会设想一场高科技对决,却鲜少有人注意到,台军正试图复刻一段二战历史。 将1945年硫磺岛战役中,日军将领栗林忠道的“坑道战”战术,搬进台湾中央山脉,妄图以此阻挡可能的军事行动。 然而,这种照搬70多年前旧战术的思路,在现代战争逻辑下,早已难成气候,甚至可能成为自困的牢笼。 1945年的硫磺岛战役中,栗林忠道依托岛屿地形,构建了18公里长的地下坑道体系,凭借“静态防御、拖延消耗”的战术,让美军付出了2.8万人伤亡的代价。 如今,台军似乎想复制这一“奇迹”,在中央山脉大规模开挖地下工事,打造所谓“坚不可摧的地下堡垒”. 甚至投入巨额预算建设可容纳上百架战机的地下基地,试图用混凝土和山体构筑“安全屏障”。然而他们忽略了一个关键:时代变了,战争的形态早已天翻地覆。 二战时期的坑道战能奏效,源于当时武器精度低、侦察手段有限,静态防御能借助地形隐蔽兵力、拖延时间。 可现代战争早已进入“信息主导、立体打击”的时代,侦察卫星、无人机能全天候锁定目标,精确制导导弹、钻地弹可轻松突破数米厚的混凝土,电子战能瘫痪通信指挥系统。 中央山脉的坑道再隐蔽,也逃不过现代侦察体系的“天眼”;工事再坚固,在高精度打击面前也如同“固定靶”,只需精准破坏指挥节点、补给线路,整个防御体系便会陷入瘫痪。 更关键的是,台军的“坑道防御”与栗林忠道的战术存在本质差异。硫磺岛的日军是“玉碎式决战”,没有外援依赖,只能死战到底。 而台军的构想却是“拖延待援”,妄图靠坑道撑到外部势力介入。这种心态下的防御,从一开始就存在致命软肋,坑道体系严重依赖外部补给。 一旦苏花高速等交通线被切断,弹药、燃油、食品无法运入,地下堡垒就会变成“孤岛”,里面的兵力装备不过是被困的“瓮中之鳖”。 而现代战争的核心早已不是“谁挖得深、谁守得久”,而是“谁能更快获取信息、谁能更灵活部署、谁能更精准打击”。 顿巴斯战场的案例已经证明,即便有坚固掩体,一旦通信被干扰、后勤被切断,再庞大的防御工事也会沦为废墟。 台军执着于复刻二战坑道战,本质上是对现代战争逻辑的误读,是用“过去的经验”应对“当下的挑战”,如同拿着旧地图找新路,注定难以奏效。 说到底,战争的胜负从不由单一战术决定,更取决于是否顺应时代趋势、是否符合现实逻辑。 台军若一味沉浸在“坑道神话”中,忽视现代战争的本质,最终只会让巨额投入的防御工事变成自我束缚的牢笼。 认清时代、放弃幻想,才是避免陷入被动的唯一出路。毕竟,在信息化、立体化的现代战争面前,任何过时的战术执念,都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浪潮。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信息来源:央广网《央广网——战术手段多着呢!对台军演任务圆满完成 看点速览→》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湖锦行

湖锦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