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许世友听说部队有一位武当出身的女侠,便想要切磋一番,他迈着自信的步伐,不屑一笑,他倒要看看,是他少林厉害,还是她武当厉害! 1933年的川陕根据地,一片黄土地被夏日的阳光晒得发烫。空地上围着一圈红军战士,人群中央站着两个身影,许世友双臂抱胸,黝黑的脸上带着少林武僧特有的豪气。 他对面那位扎着绑腿、身材精干的女子,正是武当太和门传人何子友,许世友洪亮的嗓音打破了寂静:“听说你是‘黑虎女侠’,俺这少林出来的想领教领教!”何子友微微一笑,抱拳行礼:“许师长请。” 话音未落,许世友一记扫腿带起尘土,少林功夫的刚猛尽显无疑,何子友却如柳絮般侧身闪过,武当身法的轻灵让围观者惊叹,突然,许世友暴喝一声,拳风直扑对方面门,何子友双掌交错,一招“金丝缠腕”扣住对方手腕,顺势转身众人尚未看清,许世友已被过肩摔倒在地。 全场寂静中,何子友伸手拉他起身,许世友拍着尘土大笑:“好个武当功夫!今后喝酒俺可不敢跟你比划了!” 这场比武很快传遍根据地,战士们发现,这位不爱说话的女排长练武时宛如变了一个人:晨曦中,她手中的子午鸳鸯钺寒光流转,深夜里,她独练“五毒殛手”的身影被月光拉得老长。 曾有老兵不服气挑衅,何子友仅用铁筷子便点中他腕部穴位,让对方长刀脱手。但更让人佩服的是她的胸怀,每次切磋后,她总会耐心讲解武当借力打力的诀窍,甚至与许世友合编《红军近战训练手册》,将少林棍法与武当剑法融会贯通。 许世友常对部下感慨:“别看她是个女同志,拳头快、酒量大、心更狠!这是夸她临阵果决!” 何子友的传奇早在参军前就已响彻巴蜀,1913年生于四川苍溪一个赤贫家庭,父亲早逝后,母亲改嫁的夜里,10岁的小子友攥着半块窝窝头被送到景武拳房当杂役。 她总偷偷蹲在院角看弟子们练“谭腿”,有次总教头李德源发现她在柴堆旁比划招式,惊于她的天赋,破例收为关门弟子,从此,寒冬三更扎马步,酷暑午后背穴位,十年苦修让她精通“五凤齐鸣术”等绝技。 1930年成都擂台上,17岁的何子友连败六名壮汉,最后一位对手使九节鞭猛攻,她以“排骨腿”虚晃一招,近身瞬间用“云手”将其震下擂台,满场喝彩中赢得“黑虎女侠”名号。 江湖行走时,她曾单骑护送商队,遭遇土匪劫道。对方持刀狞笑:“小娘子还是回家绣花吧!”何子友不语,从包袱抽出两柄铁筷子,但见寒光闪动,匪首手腕溅血,余众骇然逃散。 真正改变她命运的,是1933年反动派枪杀她父亲的噩耗,葬父次日,她撕碎仇家送来的恐吓信,径直走向红四方面军招兵处,入伍当天,妇女独立团的女兵们好奇打量这个背布包袱的新兵,直到她示范一招制敌的擒拿术,全场鸦雀无声。 长征过嘉陵江时,她双手握大刀死守浮桥,左肩中弹仍连劈三名追兵,西征路上被马家军围困,她一掌掀翻战马,背着伤员突围。活下来的战友说:“何排长舞剑时像有风雷之声,敌人见了都腿软!” 新中国成立后,何子友脱下军装转任南京被服厂长,车间女工们起初不解这位瘦小的女厂长为何每天清晨在仓库练拳,直到机器故障引发骚乱时,她徒手扳开卡死的齿轮,工人才知她曾是武林高手。 陈毅元帅亲自将濒临倒闭的上海工厂交给她,她三天三夜睡在车间, 流水线,愣让厂子起死回生,老同事回忆:“何厂长总说,打仗用拳头,建设用脑子,但心要永远热着。” 晚年住在南京干休所,她仍保持五更练功的习惯,100岁寿辰时,小辈们起哄要她露一手,她手持桃木剑舞了套武当剑法,步法依旧稳如松根。 孙女偷偷录下的视频里,老人边擦汗边念叨:“这招‘白鹤亮翅’当年救过侦察队的同志哩……”2015年接受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时,她颤巍巍抚摸着勋章说:“我这一生,最对得起‘武者’二字的,不是擂台上赢了多少人,而是用这身功夫护住了该护的人。” 2016年何子友逝世后,遗物中的铁筷子与手抄拳谱被博物馆珍藏,武当山道长来访时感叹:“她把江湖侠气化成了革命正气。” 而根据地的老照片里,1933年空地比武的瞬间永远定格,许世友拱手认输的朗笑,与何子友眸中闪烁的武人傲骨,共同诉说着一个道理:真正的武术,终将超越胜负,成为照亮时代的光。
1933年,许世友听说部队有一位武当出身的女侠,便想要切磋一番,他迈着自信的步伐
张五笙说历史
2025-09-28 15:45:38
0
阅读: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