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正好犯了“杀朱”的名讳,后来机灵的朱元璋改了一字,巧

星河轻语时 2025-09-28 22:25:36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正好犯了“杀朱”的名讳,后来机灵的朱元璋改了一字,巧妙解决了这一难题。 明朝建立后,避讳制度要求民众回避皇帝姓氏“朱”,而“猪”字发音相同,导致百姓在牲畜交易中不便。屠户和农户讨论杀猪时需谨慎用词,避免被视为不敬。官府文书记录牲畜事项也受影响,需修改表述以符合规矩。朱元璋收到礼部奏折,了解民间困扰后召见刘基讨论。刘基查阅古籍,建议用“豕”字替代“猪”,此字源自周礼,古时指猪且读音不同。朱元璋核查典籍后下旨,公文一律改用“豕”。礼部制定执行方案,分发各地宣讲。新规初期百姓需适应,肉铺和饭馆调整称呼。说书艺人编段子传播新词。私塾教师借机讲解文字演变。朱元璋微服出巡观察执行情况。政策渐被接受,推动识字活动。 避讳问题源于封建礼制,明朝继承前代传统,皇帝姓氏不可直呼。“朱”与“猪”同音,百姓养猪贩卖时常遇尴尬。奏折列举市井事例,朱元璋重视民生不便。刘基引用《说文解字》,确认“豕”象形猪貌,古籍通用。下旨后,衙役游街宣读,解释“豕”含义。商贩改招牌,官吏监督文书。民间交易中“豕”字普及,年节准备牲畜用新称。书院开展讲座,教授古字。戏曲融入新词,增添趣味。此变化解决冲突,同时促进文化传承。地方报告显示,民生恢复正常。 政策实施后,明朝正式场合用“豕”字,民间交易避免冲突。朱元璋晚年注重民生,继续出巡了解实情。此举平衡皇权与百姓需求,影响王朝中后期。1398年朱元璋在南京病逝,葬孝陵,庙号太祖。明朝延续至1644年。 后续中,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十四年禁民间养猪,认为不敬,但整体避讳以改称为主。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继位,推行减赋政策,但燕王朱棣靖难夺位,建立永乐朝。明朝中叶经济繁荣,避讳制度渐松。清军入关后,恢复“猪”字使用。

0 阅读:23

猜你喜欢

星河轻语时

星河轻语时

星河轻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