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方在测试中方是否保持敢于战斗的意志和胆量? 最近,日本向中方提出无理抗议,污蔑中方在日本专属经济区进行海洋调查。 我国船只9月28日在东海进行正常的海洋科学勘测活动,居然被日本海上自卫队横加干涉。这套 “抗议 + 阻挠” 的组合拳,其实是日方演了多年的老戏码,每一次出招都藏着试探的心思。 首先得戳破日本所谓 “专属经济区” 的谎言。东海最宽处才 360 海里,根本不够中日各划 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中国主张按公平原则和大陆架自然延伸划分,冲绳海槽本就是天然分界,2012 年还提交过外大陆架划界案,法理链条完整得很。 可日本偏要搞 “中间线” 原则,这东西在国际法里顶多算临时措施,从未有国家真按 1:1 划分,连当年美国都对其离谱的领海基线提过抗议,说白了就是偷换概念给自己找借口。这次拿 “专属经济区” 说事,不过是延续了一贯的套路,本质是想看看中方会不会在法理优势下妥协。 再看日本这试探的老毛病,早有前科。当年东海油气田争端,日本时任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居然当众用吸管演示所谓 “吸管效应”,说中方开采会吸走 “日方资源”,可东海大陆架明明西高东低,真有这效应也是东边吸西边,纯属技术上站不住脚的瞎扯。这和现在干涉勘测如出一辙,都是用站不住脚的理由挑事,观察中方反应。 更近期的是 2025 年 8 月,日本海上自卫队搞了场钓鱼岛冲突兵棋推演,自导自演 “击败” 解放军两个舰队的结果大肆炒作,右翼势力跟着欢呼,明眼人都知道是现代版纸上谈兵,可他们就是要通过这种闹剧搞心理威慑,试探中方会不会被这种虚假声势唬住。 日本敢这么干,背后还靠着拉外援给自己壮胆,这反而暴露了试探的本质。2024 年下半年开始,日本和欧洲多国互动频繁得不正常:7 月德法西军机和日航空自卫队搞 “日本天空” 演习,8 月和北约在东地中海演练巡航,9 月意大利航母、德国护卫舰访日并联合训练,年底还要把 “北约元素” 塞进 “利剑” 演习。 更实在的是签协定、扩合作,和德国签了《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和法国敲定《互惠准入协定》,跟北约的合作项目从 16 个扩到 20 多个,甚至开通了只有成员国才有的机密情报共享专线。 2025 年还要让 “日本天空” 演习机制化,德国陆军要去参加美日 “离岛夺控” 演练,英国航母也要来演训。这明摆着是给自己找靠山,想靠外部势力加持来测试中方:就算有北约和欧洲国家站台,你还敢不敢硬气? 从日本国内逻辑看,这种试探也是转移矛盾、刷存在感的老办法。当年野田内阁支持率跌到 18%,就靠炒作 “中国威胁”、搞阅舰仪式、准备准海军陆战队来续命。 现在这套玩法没变,通过干涉中方正常勘测,既能煽动国内民族情绪,又能向美国和欧洲显示自己在亚太的 “价值”,顺便摸清楚中方在核心利益上的底线到底有多硬。 他们算准了中方一贯克制,就想通过这种 “渐进式挑衅”,一点点压缩空间,要是中方松口一次,后续只会得寸进尺;要是中方强硬回击,他们也能借此向盟友要更多支持,横竖都在算计。 更关键的是,日本很清楚东海的战略价值,勘测活动关乎资源勘探和海洋权益,干涉这事能精准戳中敏感点。 他们知道中方不会放弃合法权益,但就是要反复骚扰,看中方的应对强度是升级还是维持现状,看在经济合作、地区稳定等因素考量下,战斗意志会不会打折扣。 就像以前在钓鱼岛海域,从最初的渔船骚扰到后来的舰机抵近,都是一步步试探出来的。这次借着科学勘测下手,不过是换了个马甲的老套路,用看似 “维护主权” 的幌子,行测试意志之实。 要是把这些串起来就很清楚:日本先拿站不住脚的 “中间线” 法理当借口,再用历史上屡试不爽的挑事手段,加上拉来的外部势力背书,盯着中方的核心利益下手,本质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意志测试。 他们既想通过这种方式在国内捞政治资本,又想在国际上刷存在感,更想摸清中方在压力下的反应模式,为后续的动作探路。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文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给该地区及其他地区带来了巨大的
【3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