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世界都在看中美谁先撑不住。现在是中国有货卖不出,急着赚钱,美国是有钱买不

康安说历史 2025-10-01 17:45:07

眼下,全世界都在看中美谁先撑不住。现在是中国有货卖不出,急着赚钱,美国是有钱买不到,急着花钱。中美经济这场漫长的拉锯战,到了一个很微妙的节骨眼。 先看中国这边的处境。海关总署 7 月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出口规模冲到 13 万亿元,同比涨了 7.2%,连机器人这类高端装备出口都飙了 61.5%。 但这光鲜数据下藏着隐忧,全球单边主义抬头堵了不少路,传统市场的订单肉眼可见地缩水。有外贸老板吐槽,欧洲客户的采购清单一砍再砍,美国那边的关税壁垒更是越筑越高,仓库里堆着的新能源汽车零件,原本是发往北美港口的,现在只能先拉回厂区暂存。 中国没坐等着挨捶。上半年对东盟出口涨了 9.6%,对非洲、中亚的贸易增速都超过 13%,“一带一路” 国家占了外贸总值的半壁江山还多。 海关总署搞的跨境贸易便利化行动也在发力,“长安号” 班列 10 天就能奔袭欧亚,让干鲜瓜果、化妆品这些货更快出海。可即便如此,企业还是急着开拓新渠道,毕竟 62.8 万家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里,大半都在盯着新增量,谁都怕慢一步被市场甩下。 美国的麻烦正好反过来,手里攥着钱却买不到想要的东西。9 月刚修正的二季度 GDP 数据看着唬人,折年率涨了 3.84%,但里头藏着猫腻 —— 进口暴跌 29.3%,光这一项就给 GDP 增速贡献了 5 个百分点。 这哪儿是经济强,分明是货架上的货不够填需求。8 月 PCE 数据更直白,牛肉价格同比飙了 13.9%,电费涨了 6.2%,消费者揣着钱还得抢货。 病根早埋下了。中国 2 月收紧钨、碲这些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后,美国供应链直接慌了神。参议院隔天就加急过了两项供应链法案,要搞什么 “韧性工作组”,还要把生产线从 “风险国家” 迁走。 可哪有那么容易?半导体工厂建起来得好几年,关键矿物的替代来源更是没影。有美国制造商爆料,现在想找合格的钼材料,要么等半年交货,要么付三倍溢价,急得管理层天天开会骂街。 更讽刺的是中美经济的错位感。中国上半年实际增速 5.3%,比美国高出一大截,可名义 GDP 差距反倒扩了 3600 亿美元。这背后全是通胀和汇率在捣乱,美国靠物价上涨撑起来的名义增长,比中国实打实的产出多了些水分。 美联储想靠降息救场,8 月核心 PCE 却还钉在 2.9%,离 2% 的目标远得很,降息太狠怕通胀炸锅,降慢了又怕消费垮掉,简直左右为难。 双方都在想辙破局。中国一边推 “新三样” 出口,锂电池、风力发电机组增速全超两成,一边优化进口补短板,电子元件这些关键零件进口跑得飞快。 美国则逼着企业把工厂迁回本土,还给制造业投资开绿灯,可二季度商业投资刚有点起色,7 月贸易逆差又突然激增,高盛直接把三季度增速预测砍到 1.6%。 这场拉锯战根本没有 “谁先撑不住” 的简单答案。中国的压力在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美国的死穴在供应链的硬伤。 中国不会任由订单流失,上半年新增 5 个贸易额超 500 亿元的伙伴就是证明。美国也没法凭空造出产业链,那些喊着 “摆脱依赖” 的法案,落地时全是绕不开的现实难题。 说到底,这不是比谁先倒下,而是比谁能更快补好自己的窟窿。中国在拓市场、练内功,美国在拆旧链、建新链。 全球都在盯着这场博弈,毕竟中美这两个经济体的每一步动作,都牵着无数行业的饭碗和价格标签。现在的微妙之处就在于,谁都有牌可打,谁都没绝对胜算,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得走得又稳又准。

0 阅读:64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